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城南旧事》导演去世,只拍过九部电影的他何以让人念念不忘

2019年09月14日 19: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14日电(记者 宋宇晟)中国第四代导演、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吴贻弓9月14日在上海去世。

  作为第四代导演,吴贻弓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难以忽略的印记。他的《巴山夜雨》《城南旧事》《阙里人家》成为那个年代的经典。

上海文联官方微信号截图
上海文联官方微信号截图

  “所有的称呼里,导演是我最看重的”

  吴贻弓,祖籍浙江杭州,1938年生于重庆,1948年起定居上海。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同年回沪工作,历任导演助理、副导演、导演。

  1984年起,他先后出任上海市电影局副局长、上海电影总公司经理、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市电影局党委书记兼局长、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艺术总监、上海影城主任,参与创办了上海国际电影节。

  虽然身份众多,但吴贻弓说,自己最看重的还是导演这个身份。

  2018年,80周岁生日那天,他说:“离开电影界已经快20年,后来到了文联,到了局里,不当导演,人家说你当官了。事实上,在我心中,所有的称呼里,导演是我最看重的一个。”

资料图:吴贻弓。潘索菲 摄
资料图:吴贻弓。潘索菲 摄

  “我电影拍得不多,总共九部”

  《我们的小花猫》《巴山夜雨》《城南旧事》《姐姐》《流亡大学》《少爷的磨难》《月随人归》《阙里人家》《海之魂》……

  多年前,吴贻弓曾说:“我电影拍得不多,总共九部。”但这些电影却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印记。

  其中,《巴山夜雨》获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等奖,《城南旧事》获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等国内外奖项。

微博截图
微博截图

  不少人在网上发文悼念。知名编剧宋方金在微博中说,吴贻弓指导的《城南旧事》是自己最喜欢的华语电影之一。“在一众华语电影的杰作中,《城南旧事》是最中国气派中国情感的。那里边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古典中国。感谢吴贻弓导演拍出了这部伟大的电影。”

  演员冯远征也在微博上写到:“吴贻弓导演走好!天堂继续讲述《城南旧事》。”

微博截图
微博截图

  “电影万岁”

  在吴贻弓接受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终身成就”表彰时发表的感言中,特别在感言后加上了“电影万岁”四个字。

  对于“电影万岁”这四个字,他后来解释:“有人说我是‘理想主义者’,片子里到处流露出理想的色彩。”

  “我以前常说,金色的童年、玫瑰色的少年,青春年华总不会轻易忘记,常常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我们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一代人,五十年代留给我们的理想、信心、人与人的关系、诚挚的追求、生活价值取向、浪漫主义色彩,总不肯在心里泯灭,千方百计想把这种‘情结’投射在银幕作品中。”他说。

《城南旧事》海报。
《城南旧事》海报。

  《城南旧事》透过小女孩英子的目光,讲述了英子在北京生活时发生的三个故事。

  有文章这样评价这部电影——因为最大限度地把小说中散文化的叙述搬到了大银幕上,《城南旧事》成就了影史上“散文电影”的经典。吴贻弓后来说,这部电影“是属于八十年代的深情”。

  今年5月,他还用颤抖的手,亲笔写下了"上海电影万岁" 的几个字。

吴贻弓所书“上海电影万岁”。图片来源:上海文联官方微信截图
吴贻弓所书“上海电影万岁”。图片来源:上海文联官方微信截图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与此同时,吴贻弓也一直看重一部影片的现实意义。

  今年5月,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电影的创作传统不外乎现实主义。

  “虽然近年来由于国际交流日渐频繁,世界电影的诸多创作体系和美学流派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我们的创作实践,但我以为中国电影无论从创作和接受两方面,现实主义仍是不可取代的。”

《阙里人家》海报。
《阙里人家》海报。

  上世纪90年代拍摄的《阙里人家》讲述了在改革大潮之下,孔氏家族内部的矛盾冲突。

  影片中,吴贻弓借年纪最老的一代之口说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宗,他叫孔子”。

  他后来说:“这其实是我在呐喊。”

  “当年,这片子是我花了很大心血拍的一部影片,里面有我想说的东西。现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觉得它依旧可以给我们的电影人一些微不足道的启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大理由。”他说。(完)

【编辑:周驰】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