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编剧邹静之:像我这种用圆珠笔写作的人状态很尴尬

2015年05月04日 17: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编剧邹静之:像我这种用圆珠笔写作的人状态很尴尬
邹静之。 李萌 摄
邹静之(左一)。 李萌 摄

  中新网北京5月4日电(李萌)今日,第二十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之“万达杯”第二届青年剧本与创意大赛颁奖礼在北京举办。知名编剧邹静之、汪海林等出席。谈及参赛剧本内容,邹静之坦言,创作过程中“创意”二字特别珍贵。

  鼓励落选作者:有时人会有不同的见解

  肯定获奖作品的同时,邹静之直言想和未获奖的同学聊一聊,“50个初选,只有10个得奖,这些作品当然是好的,但那40个也有非常好的。有一句话叫‘文无定法’,只是有时人会有不同的见解(而已)”。

  此外,他更将意大利歌剧作家吉亚卡摩•普契尼的经历作为案例鼓励落选作者,“最近看了特别老的一部电影《普契尼》,他年轻时在米兰读音乐学院,很多人都认为他一定会在比赛中得奖,但他没有得奖,可是有出版商找到了他,在他特别困难时出版他的剧本并投资、排演。当时得奖的人后来默默无闻,而这个没有得奖的人却写了那么多歌剧,《图兰朵》、《波西米亚人》等都是全世界至今演出最多的歌剧”。

  谈行业现状:评判标准从众化

  谈及编剧行业目前现状,邹静之坦言“很悲催”,“有人说编剧门槛低,因为有了网络后,很多行业的评判标准开始从众了,不再是精英来评判了。像我这种用圆珠笔写作的人状态就很尴尬,用你们的话讲,叫‘很悲催’。原来三年过气,现在三个月就过气,新人分分钟出头”。对于行业发展及格局的迅速改变,邹静之坦言很困惑,“文学艺术价值标准的改变,包括票房等因素的加入,让我们这一代人有了很多困惑。但与韩国电影比较,《7号房间的礼物》是他们影史上票房第一的电影,他们就不会像我们一样,‘撕个鬼子’就能得第一,因为他们文学艺术的标准变化不快”。

  而对于年轻编剧,邹静之则透露,通过这次看剧本发现,年轻人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没有自己这一辈人‘敢想’,“都是四平八稳,但也算是可喜的一点,(毕竟)大的东西没有变,但同时还是想说,创作时一定要有飞扬的精神,你们的未来要靠你们自己”。

  获奖名单:

  一等奖:

  卢文莹《梅雨时节》

  韩帅《汉方小说》

  二等奖:

  杨筱珺《必嘉街七号》

  展艺桓《奔跑的兄弟》

  刘小奇《无可替代》

  三等奖:

  张新谛《新手编剧》

  李啸洋《槐安国•巫咸国》

  刘越《幻痛》

  李微雨《离开2500》

  张紫薇《人质》

【编辑:李萌】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