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第五届环鄱赛落幕:接轨国际赛事 打造江西名片

2014年10月23日 22: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第五届环鄱赛落幕:接轨国际赛事打造江西名片
第五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吸引当地众多民众前来观赛。 刘占昆 摄
图为外国自行车选手与当地民众互动。 刘占昆 摄

  中新网赣州10月23日电(刘占昆 王姣)10月23日,为期12天的2014第五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以下简称“环鄱赛”)在江西赣州落幕。

  环鄱赛是由江西省政府主办的国际性体育赛事,早在2010年就列入了《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这些年来该省努力打造提升的品牌国际赛事,也是历年来该省体育赛事中的一台重头戏。

  官方表示,经过5年时间的培育,环鄱赛正成为中国中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品牌体育赛事。目前在全国众多自行车赛事中,环鄱赛影响力排名第三。

  26个国家和地区选手参赛 赛程首次覆盖全省

  自2010年正式开赛至今,环鄱赛已成功举办5届。第五届环鄱赛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及港澳台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职业自行车选手参赛。

  夺得本届大赛总冠军的澳大利亚赛门铁克3队车手加瓦讷说,“我参加过很多自行车比赛,但这是我第一次到中国参赛。它(环鄱赛)是一个很好的比赛,我非常喜欢,它将成为我自行车比赛生涯中一段美好的经历。”

  “这里的赛道风景秀美,还有很多古建筑,让人感觉很有特色。”首次来江西参赛的中华台北高士特职业车队选手萧世鑫告诉记者,如果有机会的话,明年还将继续来参加比赛。

  “第一届的时候,我们是邀请队伍来报名,现在已经有队伍主动来报名了。”大赛总监李志强告诉记者,从第四届环鄱赛开始,已有不少国外自行车队主动要求报名参赛,且有不少顶级选手。“他们还将比赛场面及风景照片发布到他们国家的网站上,吸引更多选手参赛。”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赛事首次覆盖全省11个地级市,总赛程1023公里,为历届比赛最长的一次。

  江西省体育局局长刘鹰说,本届比赛大规模、全覆盖的赛程安排,极其有效地扩大了宣传面和辐射面。每个赛站都有自己独特的宣传口号,比如萍乡安源站是“红色安源、薪火相传”,宜春站是“月亮之都、禅宗圣地”等,这些都反映了各地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能让选手们更加了解江西。

  “家门口”的国际性体育赛事 民众参与度高

  中新网记者采访了解到,环鄱赛举办五年以来,不仅向前来参赛的各国自行车选手宣传了江西山水风光、人文景观,还带动了当地民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度和积极性。每到一站,赛事都会吸引大量民众观看。

  在本届环鄱赛吉安站现场,78岁的市民徐春文一早就蹲守在了赛道旁边。他告诉记者,自己自小就在吉安长大,“以前这里的庐陵文化园,平时来的人比较少,现在环境越来越好了,每天来旅游和锻炼身体的人也多了许多。”

  “从来没有在现场看到过这么隆重的比赛,好多外国人都来参加比赛了。”徐春文坚信,“这对江西今后的发展一定非常有帮助。”

  大赛组委会执行副秘书长、江西省体育总会副主席杜雅军认为,“这是一项在‘家门口’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赛点增多之后,方便了更多市民参与其中。”

  打造“江西名片” 规范比赛与国际赛事接轨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每一届环鄱赛的线路设计均以碧波浩瀚、鸟翼如云的鄱阳湖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展示比赛沿途青山碧水、旖旎迷人的自然风光。

  据了解,本届环鄱赛以“做大环鄱赛,秀美江西游”为主题,唱响“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秀美江西”,突出宣传江西山水之美、红色传承之本,宣传自行车运动的健身之道、骑游之乐。

  杜雅军认为,环鄱赛致力于向世界传播“绿色、健康、低碳、环保”的运动理念,倡导全民健身,“这五年,我们看到环鄱赛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在向高规格、高标准的国际体育赛事接轨,将它打造成江西的一张名片。”

  李志强亦表示,环鄱赛经过五年沉淀,赛事的举办更加趋于规范化。从运动员安排,到后勤车辆保障,再到赛事准备,都体现了主办方的精心谋划,获得了参赛队伍的认可。

  环鄱赛总裁判长陈镇鸿在接受江西媒体说:“一届成功的职业自行车赛三点缺一不可,一是竞技水平要高,二是组织要严密、保障要到位,三是社会参与度要高、观众要热情。这三点,在这次环鄱赛上进一步得到体现。”(完)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