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台湾青年看两岸文创:“和而不同”中追寻速度与温度

台湾青年看两岸文创:“和而不同”中追寻速度与温度

2020年11月18日 19:2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台湾青年看两岸文创:“和而不同”中追寻速度与温度
    绍兴文创产品。 项菁 摄

  中新网绍兴11月18日电(记者 项菁)“台湾有温度,大陆有速度;台湾有深度,大陆有广度。”海峡两岸公共事务协会文创部部长王俊评深耕两岸文创事业多年,其畅想,“两岸携手将台湾的温度与大陆的速度结合,一定能让两岸文创走向世界舞台。”

“浙东唐诗之路”一影。 项菁 摄
“浙东唐诗之路”一影。 项菁 摄

  从手工艺人到文创品牌,台湾文创起步早、业态丰富、产业链完整,称其为“文创界翘楚”不为过。多年来,一批批台湾青年逐梦大陆,两岸之间年轻、文化、创意等元素的交融,不断带动两岸文创事业交流发展。

活动现场。 项菁 摄
活动现场。 项菁 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深厚灿烂,但审视当下,大陆不少地方对于文化的挖掘和活化依然有所局限。面对部分文创“千篇一律”,甚至“无人问津”等现实问题,不少台湾青年认为文创切莫“忘本源”,即要“以文而创”。

  “文创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小小的包装上,它还包含生活、电影、音乐、美学等丰富的元素。”王俊评认为文创要以文化为底蕴,是透过老匠人的工艺,结合年轻人创意发想而产生的。

  台湾青年张学霖已在大陆生活15年,在其看来,文创是“不抛弃精神内涵”的文创传承,“不论台湾还是大陆,中华文化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把原汁原味的文化通过文创让人更加理解和接受,这需要时间的沉淀。”

活动现场。 项菁 摄
活动现场。 项菁 摄

  两岸文创有相同的文化基因,也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而不同”之中,台湾青年也认为“无情感,不文创”,文创不是从“书斋”到“书斋”,不应该“倚老卖老”,而要突破年轻化市场。

  以“浙东唐诗之路”为例,其是一条贯穿浙江多地的诗意之路,450多位诗人曾在这里留下1500多首唐诗,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奇景。不过,因其历史悠久,不少节点城市在打造“诗路”文创、文旅上有些迷茫。

  全国台企联青委会执行长杨政谕第一次走访“浙东唐诗之路”部分景点后,除了感慨“诗中有景、景中有诗”的美好情景,也对“诗路”文创产业发展充满信心,“千余首唐诗的历史让人震撼,但是假若游客只是到此一游,便不利于弘扬中华文化。如果能选择一首诗,通过文创的方式让游客记得住,甚至带的走,就是成功的文创。”

  “同一个地方,为什么年轻人愿意选择游乐项目,而对历史古迹缺乏兴趣?并非文化不行,而是活化的方式,趣味性、互动性不够。”杨政谕专注两岸文创产业多年,也十分看中大陆的文创市场,“大陆的文创产业有文化、有市场,如果再在互动性、年轻化上多下功夫,将大有可为。”

  在台湾青年的眼里,文创不应该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件件有温度,有情感,有故事的物品,这些物品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也能带的走。

  王俊评举例“浙东唐诗之路”,“这一条路不仅要发展成为‘网红打卡点’,还要让游客拍照之后,对这个地方产生情感。只有产生情感,人们才愿意花钱、花时间去购买物品、体验景点,甚至‘二次朝圣’。”

  “文创不是复制品,它是极具个性的事物。”张学霖谈到,如果从文创产品看,它饱含着人物故事、精神内涵,更值得人们去欣赏和珍惜。

  而为了共同推动两岸文创事业发展,11月16日至18日,浙江绍兴举行的2020浙东唐诗之路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上,两岸(绍兴)青年创意联盟成立,未来将有更多的青年力量共同助推两岸文创事业进步。(完)

【编辑:孔庆玲】

台湾新闻精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