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以“家”为题 台湾民间举办两岸交流30年纪念会

2017年11月12日 21: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台北11月12日电 (记者 刘舒凌 杨程晨)12日下午,一曲《少年中国》的悠扬乐声里,题为“想家,回家,两岸一家”的两岸交流30年纪念会在台北台大校友会馆举办。

11月12日,“想家·回家·两岸一家”两岸交流30年纪念会在台北举办。图为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杨祖珺发言。<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杨程晨 摄
11月12日,“想家·回家·两岸一家”两岸交流30年纪念会在台北举办。图为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杨祖珺发言。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摄

  1987年,第一批探亲台胞打破两岸长达38年的隔绝状态、回到大陆,两岸交流交往的大门由此打开。30年后,台湾民间各界人士选在11月12日——终生以促进中华民族复兴为职志的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纪念这历史一页。

  台湾校园民歌重要推手杨祖珺是台湾当局同意开放探亲后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重要成员。她回忆了1987至1988年间台湾党外人士与何文德等老兵分工合作甚至订立遗嘱,以坚定意志带动当时社会民心脉动,终于从台湾内部推动了开放探亲的故事。

  时隔多年后第一次公开讲述这段历史,杨祖珺表示,今天两岸交流得来不易,应该要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其间的曲折。

  律师高秉涵多年来带着过世老兵的骨灰回乡,故事传遍了海内外。他说,十三岁那年,是山东菏泽家乡的老哥牵着他的手一起来到台湾,自己有义务抱着他们的骨灰回家。这几年故事广为人知后,他已受托运送近500个骨灰盒返乡,“现在家里还放着6个”。

  虽是垂暮之年,高秉涵说,祖珺当年带着健康的老兵回乡,我要继续完成任务,带着在台湾没有家的老兵“叶落归根”。

  李采恩是当前37万多对两岸婚姻中的一员。她说,10年前嫁到台湾时非常孤独,但有丈夫扶持,如今家庭和睦温暖;听到前辈们30年前为恢复交流所付出的执着努力,她深感今天便利地直航大陆、回乡探亲的幸福。

  当天带着儿子一同来会场,李采恩说,要让孩子了解这一段重要的历史,也希望今后的两岸家庭越来越幸福,让孩子生活在更好的和平环境中。

  侯孝贤回忆了在电影《童年往事》中所记录的家族史。他说,时间越长,两岸会有更多相近的地方。以后两岸往来将更为频繁,大陆会成为台湾年轻一代真正取得发展的地方。重要的是,今天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文化底蕴维系好,两岸一起让中华民族不要被其他民族看不起。

  纪念会由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携手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夏潮联合会等数十家民间团体共同举办。会中,还有两岸离散家庭子女徐基东、雾峰林家后人林光辉、拍摄纪录片《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凌峰、花东台商子女学校校长王先念等分享心得,最后在少数民族诗人莫那能带领的合唱《我们都是一家人》中结束。

  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主席蓝博洲受访时表示,以“家”为主题举办纪念会,是因为两岸恢复交流从1987年老兵“想家”运动开始;台湾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今天要让更多人了解作为中国历史一部分的台湾历史,再不要让家人分离的历史悲剧重复。(完)

【编辑:杨彦宇】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