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千年古城守护“民间智慧”:探非遗立法 愿与民同乐

千年古城守护“民间智慧”:探非遗立法 愿与民同乐

2021年06月11日 20:2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千年古城守护“民间智慧”:探非遗立法愿与民同乐
    嵊州崇仁古镇风貌 项菁 摄

  中新网绍兴6月11日电(记者 项菁)中华璀璨的文明史上,密布着大量的文化“宝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为例,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已达1557项。作为地域性特征极强的瑰宝,地方该如何守护好非遗这一“民间智慧”?

地方立法聘请调研专家 项菁 摄
地方立法聘请调研专家 项菁 摄

  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前夕,中新社记者11日探访了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浙江省绍兴市,这里对于遗产的保护形式多元“硬核”,且方兴未艾。

  让软实力更“硬核”:智囊团助非遗地方立法

  治国者,必良法也。今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实施十周年。《非遗法》不仅让非遗保护事业走向有法可依的新阶段,国内各地亦掀起非遗热潮。

嵊州根雕作品 项菁 摄
嵊州根雕作品 项菁 摄

  绍兴市地处长三角南翼、杭州湾南岸,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6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人。其中,戏曲是绍兴的“金名片”,越剧、绍剧等五大剧种和绍兴莲花落、绍兴平湖调等五大曲种,皆为国家级非遗。这些传统艺术时常活跃在街头巷尾、展演比赛等地,是当地民众绕不开的记忆。

竹编织就的“红船” 项菁 摄
竹编织就的“红船” 项菁 摄

  为接续传承中华文化根脉,6月11日,绍兴举行“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绍兴市主场(嵊州)系列活动启动暨第三届绍兴市非遗兴乡大巡游首站活动”。现场,正式启动《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保护发展条例》立法工作,并聘任4位专家为上述法律条例开展立法调研,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弘扬。

村民围观文化活动 项菁 摄
村民围观文化活动 项菁 摄

  作为“智囊团”之一、绍兴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胡学瑾受访时说,地方立法是对上位法的细化和补充,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供制度化的解决方案。其谈到,经过《非遗法》的十年沉淀,非遗保护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更加明显,时下推进地方非遗保护立法非常有意义。

  为让文化软实力更“硬核”,当天,绍兴还发布《非遗研学游基地认定要求》《非遗形象门店管理规范》,持续以制度化推进“非遗+”标准化建设。

  让非遗与民“同乐”:千年古镇承载文化根脉

  嵊州吹打、赵家拳棒、新昌叠罗汉……11日烈日当头,绍兴市嵊州市崇仁古镇广场热闹非凡,传承人上台演绎“非遗秀”,台下民众围观喝彩,一场场非遗表演点燃了民间对文化传承的热情。

  崇仁古镇地处嵊州之西,已有1700余年历史,镇域内拥有占地2.96公顷的古建筑群和保存完好的150余座老台门,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的台门有30座。

  古镇的玉山公祠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绍兴“红色主题”非遗作品展当天开展,绍兴市60余位传统技艺、美术类非遗传承人创作的100件红色主题作品集中呈现。竹编织就的“红船”、铜雕镌刻的“红色记忆”……一幕幕历史瞬间以非遗作品的形式生动演绎,吸引了各个年龄层次的受众驻足欣赏。

  “非遗传承还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竹编技艺40多年的大伯斯浙鹏已有近百名徒弟,眼下,他正把手艺慢慢传授给儿子,希望年轻的力量能帮助非遗拓展新的世界。

  百年风雨,恰是风华正茂;遗产保护,仍然方兴未艾。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何俊杰谈及,“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依靠人民,更是为了人民。”

  他表示,期待通过这样的展示、展演和交流、传播,把文化遗产转化为文旅产业推动力、乡村旅游发展力和安居乐业幸福力,为乡村振兴和人民美好生活作出积极贡献。

  中共嵊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启富说,嵊州将加大越剧、竹编、吹打、目连戏、根雕、紫砂等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力度,打造越乡文化新高地,不断提高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完)

【编辑:郭梦媛】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