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核心问题是利益衡平

2018年12月07日 20: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专家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核心问题是利益衡平
    图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法律论坛现场。 刘贤 摄

  中新网重庆12月7日电 (记者 刘贤)7日,首届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法律论坛在重庆举行。环保和法律界专家围绕如何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认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的核心问题是利益衡平。他提出应注意“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界定经济带、经济块和生态块、生态带之间的利益边界”“如何建立协调、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的程序性和实体性规则”等问题。

  秦天宝认为在立法模式上,需要从分散多头立法向多维综合立法转变。在重要制度上,需要从单维管制向多元治理转变。具体而言,建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要体现流域性特点,依据问题和需求进行类型化,分类设计相应制度、辅之以保障性的配套制度,形成制度体系。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山东大学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张式军认为,长江流域立法需确立五大制度:河长制度、流域规划和空间管控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环境责任制度、多元化纠纷解决制度。

  生态环境部规划院研究员张红振表示,可从四个方面出发,提高长江经济带典型环境污染案损害赔偿救济成效。其一,针对当前环境污染多发案频发案专项治理,提高环境损害鉴定与赔偿的威慑力。其二,选择环境污染行政经济手段应对薄弱领域,选择典型案件扩大赔偿救济力度。其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理论技术体系和损害赔偿工作机制。其四,提高损害赔偿资金到位效率,用于受损的环境生态恢复和体现环境公平正义。

  德恒律师事务所环保法律师周建勋提出,环保已成为多行业发展的新“命门”,企业高管涉刑率陡增也成为新的趋势。建设有担当的中国企业应当高度重视环境法律风险,主动防控环境法律风险,主动开展企业环境法律风险评价,将环保内化为企业刚需,才是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据悉,此次论坛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主办,未来将由覆盖在长江经济带即上海、江苏、浙江等11省市的德恒长江沿线分支机构轮流承办。

【编辑:张燕玲】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