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打击电信诈骗 中国多方发力

2018年07月15日 17: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5月29日,黑龙江省警方押解124名“5.6”特大系列电信诈骗案犯罪嫌疑人抵达哈尔滨,该诈骗团伙涉案金额达7000余万元、被害人遍布全国10余个省(直辖市)。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当中。<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于琨 摄
资料图 警方押解电信诈骗案犯罪嫌疑人。中新社记者 于琨 摄

  中新社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 董子畅)冒充公检法、电商客服等诈骗钱财、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诈骗……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形形色色的电信诈骗案件时常发生,且不断升级,成为人们享受信息发达便利的绊脚石,给社会诚信带来严峻挑战,严重威胁公众安全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与反恐怖学院教授杨郁娟近日告诉中新社记者,以前上当受骗的多是弱势群体,如大学生、老年人等。但是随着电信诈骗手段的多样化,所有社会成员都有可能成为潜在受害人。

  电信诈骗手段多样化的特点也决定了被骗原因的多样性。杨郁娟分析,部分人因贪图小便宜而上当;部分人因社会经验欠缺,难以分辨骗子巧妙的借口;部分人自己有违法违纪行为,因心虚而上当;还有一些犯罪嫌疑人利用人们对家人的感情,以及其他欺骗性很强的手段行骗。“归根结底,电信诈骗案件花招太多,让人防不胜防”。

  近年来,中国官方多次部署打击电信诈骗行动,严密打击制度。公检法部门也多次出台措施,加强与电信、银行等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和配合。包括加强银行卡的安全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落实手机、电信网络实名制,清理整顿QQ群、微信群等网络空间等。

  数据显示,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13247人。

  此外,中国公检法机关还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执法司法机关联手,破获多起电信诈骗案件。

  杨郁娟指出,电信诈骗犯罪成本低,易模仿,呈现地域化特点。但近些年我们可以看到,当局出台的办法越来越多,打击的力度越来越大,成效也越来越明显。

  电信诈骗如今已成了很多民众诟病的“痛点”,严重扰乱正常生活秩序,给社会诚信带来严峻挑战,严重威胁公众安全感。业内人士认为,电信诈骗犯与虚假广告频发不仅使民众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更可能引发全社会范围内的信用危机,这是当下面临的很大挑战。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推进多年,但全社会对信用工作的关注度与重视度不够。当前,失信成本仍然偏低,全民诚信意识和市场契约精神仍有待提升。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已成为全社会共识。

  中共十八大以来,诚信建设在各个领域不断推进,“守信受益、失信难行”的良好势头初步形成。在法院执行领域,截至5月底,全国法院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1089万人次,累计限制购买飞机票1160万人次,限制购买高铁动车票441万人次,限制担任企业负责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6.5万人次,254万失信被执行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义务;在电子商务领域,发布三批电子商务领域失信“黑名单”,共计987家企业,并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至地方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此外,地方信用建设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上海、湖北、浙江、陕西、河北等省市出台信用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北京、江苏、山东等地出台了省级政府规章;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实现全覆盖,城市信用建设水平大幅跃升。(完)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