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新一代戍边者边境线上绘青春

2018年01月26日 10: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一八六团境内丛林穿上洁白剔透的“衣服”。郝胜忠 摄
资料图 新疆兵团边境团场。郝胜忠 摄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中国新一代戍边者边境线上绘青春

  中新社乌鲁木齐1月26日电 题:中国新一代戍边者边境线上绘青春

  作者 袁晶

  宽阔的马路、干净的街道、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和穿城而过的景观河,给人以置身画中的感觉。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团,看着这个“城在景中,水在城中,错落有致,交相辉映”的小城镇,谁又能想到60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漠。

  多年来,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第一师阿拉尔市始终推进绿色发展。目前,这里已初步实现由外至内梯次推进的天然林、生态经济林、生态防护林“三位一体”的林业生态防护体系。

  “90后”的薛忠祥毕业于兰州城市学院城市规划专业,2015年通过校园招聘来到第一师十四团,看到这里的小城镇都处在发展建设中,他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他说:“我听完老一辈军垦人‘开发塔里木、建设阿拉尔’的英勇事迹后,很受感动。要学习他们那种担当、团结的奉献精神,将自己的所学用到工作当中,为团场城镇化建设贡献力量。”

  新疆兵团1954年成立以来,几代兵团人始终以屯垦戍边为使命,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和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屯垦戍边,同当地各族民众一道把亘古荒原改造成绿洲良田,开创了新疆的现代化事业,建成了规模化大农业、人造绿色生态屏障体系等,同时还建起了一座座现代化军垦新城。

  边境线上的戍边情

  “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牛羊。”这首诗是对“西北边境第一团”新疆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民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八五团地处中哈边境,冬季严寒而漫长,风多雪大;夏季短而炎热,蚊虫肆虐。年仅48岁的马军武在中哈界河——阿拉克别克河边上的军武哨所已守边30年。

  对于马军武和其爱人张正美来说,戍边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么多年的守护,除了最初那份责任,他们已对这里有了很深的感情。马军武说:“现在,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即便有离开的机会,我也会选择留下来,继续为国家当一名卫士,驻守在边境线上。”

  戍边是新疆兵团的重要职责,其现有边境团场58个,守卫着2000余公里的边境线。在这些边境团场,还有很多像马军武一样的第二代军垦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边境一线,默默地描绘着自己的青春。

  新一代戍边者的文创生活

  在“90后”魏康龙的工作室里,摆放着“马军武和爱人升国旗的剪纸”、当地特色风景的石头画等。对魏康龙来说,中哈边境线上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人文景观,都是艺术创作的大宝库。

  魏康龙是2014年从甘肃来到第十师的新一代戍边者。他带头成立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动员当地未就业的中青年妇女、离退休人员进行剪纸、根雕、麦秆画、刺绣等手工艺品创作。

  “为让游客真正了解这里,我最初都是在路口主动等待旅游车辆,跟游客分享我在这里听到的、感受到的一些动人故事。”军垦讲解员陈晓琪告诉记者,她常被老一辈军垦人的精神和故事感动。

  随着第十师白沙湖景区成功申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游客越来越多。为让游客不虚此行,陈晓琪自发组建军垦讲解队,队员由军垦二代、三代组成。其中,军垦二代讲解员都是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平均年龄50岁;军垦三代是年轻人,利用周末做兼职。

  31岁的陈晓琪2008年从“大都市”乌鲁木齐来到仅有3000余人的一八五团,她说:“现在我是真心喜欢这里,从心里觉得我是真正的军垦第三代,应该承担属于这一代人的责任、使命和担当。”(完)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