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临夏残疾夫妇20年创业 从夫妻店到夫妻工厂

2014年12月10日 19: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兰州12月10日电 (刘玉桃 陈求隆 王军)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一对残疾夫妇,通过自身学裁缝,开办裁缝铺,在当地政府和农行不间断地支持中,经过20余年的创业,而今不但自己的日子过得红火,而且在各方的支持下开办制衣厂,招收学员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我从小身患骨髓炎,腿脚不利索,我爱人唐小翠患有小儿麻痹症,最近她获得了‘甘肃省自强模范’称号,这是对我们夫妇的鼓励与肯定,我们会继续扩大公司的规模,多吸收残疾人到我们的公司就业。”上述所提及的残疾人杨延吉向到访的中新网记者称。

  杨延吉目前任甘肃临夏清真产业开发区翠梦飞制衣有限公司经理,他穿着朴素,拄着拐杖,却是满脸的微笑,“今年,已经到兰州动了三次手术了,现在腿脚还不方便,相信再做一次手术后,会比现在更好。”

  杨延吉的厂房内整洁明亮,略显空旷,一排成品校服在货架上悬挂着,几十名员工认真地在电动缝纫机前缝制校服,远处还有一些布料和小的机器设备。透过玻璃,看到经理办公室里面,就是简单的水泥地,白灰墙,一张桌子和一张床,“这就是我们20多年艰苦创业的成果。”杨延吉说。

  杨延吉说他的爱人唐小翠,出生于甘肃临夏县农村,患有小儿麻痹症,每次外出需要兄弟姐妹的帮助才能走路,小学四年级就辍学在家,15岁时到裁缝铺里学织毛衣。

  杨延吉说他自己也学裁缝的时候碰到了当时19岁的唐小翠,后来经撮合成为夫妻。唐小翠就成了杨延吉的学徒,她的手很灵巧,礼拜服、西服、藏服都做得很好,两人开起了“夫妻店”。

  “残疾人开店真的很不容易,我们开裁缝铺时,头一年才挣了800元,很多人都不相信我们制作的衣服质量,生意也很冷清,几乎都想放弃了,当时当地政府的领导来看望我们,就鼓励我们继续努力,一定要坚持下去。”杨延吉谈起创业之初的艰辛说,因诚实勤劳,苦干加巧干,我们裁缝铺的生意才渐渐有了起色。

  杨延吉、唐小翠夫妇开始对礼拜服进行改良创新。杨延吉说,所有的礼拜服都是我们自己设计的,画出图样后,才开始裁剪衣服,我们买了马来西亚和周边省份的穆斯林服装进行研究,根据市场的变化,对礼拜服进行改良,很受大家的欢迎。

  “由于我们夫妇的礼拜服做得好,就开始有人给我们送了鸡蛋、面粉、土豆等农产品‘走后门’,希望我们夫妇把他们的衣服做好点。”杨延吉告诉记者,我们很感激他们,这么多年他们也很照顾我们,我们也努力地把衣服做得更好,通过我们的辛勤劳动,5年之后,我们购买了两间铺面,终于有了自己的安身之所。

  杨延吉称,2009年在农行临夏分行5万元妇女小额贷款的扶持下,正式开始了我们的艰苦创业之路,“我们拿到了农行的贷款后,就开始扩大生产规模,购买了20台电动缝纫机,招收了15名学徒,其中包括4名残疾人。”

  “刚开始的时候,给每个学徒一个月发一千元的工资”,期间,临夏州残联还委托我们夫妇对残疾人进行服装裁剪缝纫技术培训,残疾青年通过学习,掌握了服装缝纫裁剪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坚强勤劳的杨延吉、唐小翠夫妇,在取得贷款之后的4年之间,不断承接小的服装订单,把服装买到了整个临夏州,也积攒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夫妇俩年平均收入7至8万元,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购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和自动挡小轿车,解决了夫妇俩生活起居和行动不便的问题。

  2013年,杨延吉、唐小翠夫妇准备再次扩大生产规模,入驻临夏清真产业开发区,成立临夏县翠梦飞制衣有限公司时,却因资金短缺挡住了。“就在这时,农行的双联惠农贷款贷了30万元,大批购进原材料,并在有关单位的扶持下,顺利承接全县中小学学生的校服加工和全县医疗卫生人员工作服的订单,当年实现纯利润30多万元。”

  “现在也开始承接礼拜服、藏服等比较大的订单,并涉足窗帘制作安装业,预计今年也可达到纯利润30多万元。”杨延吉告诉记者,我们夫妇每年都从农行循环续贷30万元,成了农行支持起家的名副其实的小微企业“老板”。

  杨延吉说,我们夫妇能从一家小服装加工店搬到了市里,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小公司,靠的是政府和社会对于我们的帮助。现在,公司现在聘请了专业的销售人员来开拓销路,公司生产的礼拜服、布鞋等产品特别有竞争力,尺寸大小合适,穿起来舒服,主要销往临夏市县、甘南、西藏、内蒙古等地区。

  此外,在自己脱贫致富的同时,杨延吉、唐小翠夫妇不忘帮助身边的残疾兄弟姐妹,安排4名残疾人在自己的制衣厂就业,免费向临夏县的27名残疾学生捐赠校服,“今年,我们向全县的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110多套校服,我们这么做就是为了回报社会对我们的帮助。”杨延吉说。

  谈起未来的规划,杨延吉称,需要不断地加强服装的创新,并且准备再从农行贷款50万,购买一台织花机和套色机,再招收20多个熟练缝纫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