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茶”对话“德国啤酒”: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

2017年08月17日 21: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国茶”对话“德国啤酒”: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
    图为: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学生采茶。 王潇婧 摄

  中新网杭州8月17日电 (方堃 王潇婧 傅凌波)17日,来自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和韩国庆熙大学孔子学院的26名学生纷纷化身“茶农”,到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共赴一场清新的仲夏“茶之约”。

图为: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学生采茶。 王潇婧 摄
图为: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学生采茶。 王潇婧 摄

  “采茶讲究一叶一芽,要用指尖将嫩茶尖儿掐下。”身材魁梧、肌肉发达的德国小伙Jakob Dzeik边听工作人员讲解,边穿梭在满山碧绿的茶园田埂间,小心翼翼地采摘下一片片娇嫩的绿芽。和Jakob Dzeik一样,其他“小鲜肉”也都头顶酷日,汗如雨下,但丝毫不减采撷热情。

图为: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学生体验四桶茶叶揉捻机。 王潇婧 摄
图为: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学生体验四桶茶叶揉捻机。 王潇婧 摄

  “虽然在韩国也有机会品尝中国茶,但是并不了解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这次的经历让我对中国茶文化有了更浓厚的兴趣。”韩国小伙权炫优笑着告诉记者,他非常喜欢采茶体验。

图为: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学生体验炒茶。 王潇婧 摄
图为: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学生体验炒茶。 王潇婧 摄

  走下茶园田埂,远道而来的“小鲜肉”们又观看了炒茶表演,鲜嫩的绿芽在200℃的高温下,翻腾、飞舞……他们都跃跃欲试,纷纷伸手去触摸茶叶的温度,凑上前感受熟茶的清香。

图为:德韩两国孔子学院学生听讲解。 王潇婧 摄
图为:德韩两国孔子学院学生听讲解。 王潇婧 摄

  置茶、高冲、低泡、分茶……双手捧起刚冲泡好的西湖龙井,沁人心脾的茶香扑鼻而来。虽然是第一次亲身体验雅致的中国传统茶道礼仪,韩国姑娘李所妍却学得有模有样。“我们都十分仰慕中国的茶文化,这次能够切身前来体会,非常开心,没想到中国的茶品竟然分绿茶、红茶、黑茶、黄茶……冲泡方式也特别讲究,中国茶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李所妍说。

图为: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学生学习茶道。 王潇婧 摄
图为: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学生学习茶道。 王潇婧 摄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早在唐代,杭州就是著名的产茶区。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在德国,啤酒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饮品,而是生活本身;现在到了中国,在亲身经历采茶、炒茶、泡茶、品茶等过程后,我觉得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不仅仅是饮品,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来自德国的Christopher Tatge,闭上双眼细细品起茶来。

图为:德韩两国孔子学院学生合影。 王潇婧 摄
图为:德韩两国孔子学院学生合影。 王潇婧 摄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是中国对人类、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要贡献之一。如今,茶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饮品,维系着中国民众和世界各国民众深厚的情感。李所妍表示,在韩国也能喝到中国绿茶,而且中国的“小茶包”在韩国很畅销,中国茶的品牌正越来越国际化。

  “让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海外新生代,体验采茶、制茶流程,以传统茶文化礼仪为依托,切身感受中国文化。”汉诺威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蔡琳认为,外国友人对茶文化表现出的浓厚兴趣,是助推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的新动力。(完)

【编辑:郭炘蔚】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