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海外保钓运动发起人之一俞力工:酷爱时政笔耕不辍(2)

2014年08月01日 15: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酷爱时事政治 是海外保钓运动发起人之一

  早在学生时代,俞力工就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1971年还在美国念书时,21岁的他就积极参加了海外学生开展的“保钓”运动。抗议美国把中国领土钓鱼岛与冲绳群岛一起交给日本的示威活动。

  他是美国加州海外留学生保钓运动的发起人,召集其他海外留学生,1971年在美国加州湾区创办保钓刊物《战报》,并在第一期上以“对外联络员”的身份写了一篇有关保钓运动发起经过的报道。

  1973年,俞力工再次来到欧洲后与同学一起创办了留学生刊物《欧洲通讯》,他担任主笔,边学习,边写作,每月都要编写一两版文章。

  上世纪70年代,他就非常关心中国大陆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势且颇有前瞻力。他在法兰克福大学发表了博士论文《评析共产国家经济体制的理论根据》,文中分析了计划经济、官僚体制对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作用。

  上世纪80年代初,俞力工就开始专业撰写时事评论。最初主要投往《欧洲时报》,这是一份在巴黎出版、发行遍布西欧的大报。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一两篇时事评论文章见报,很快俞力工就成为欧洲读者熟悉的专栏作家。不久他又开始向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大量投稿,建立了密切联系。1993年前后,他又成为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海外作者之一,与曹景行、阮次山等著名媒体评论家同为该报主笔。2003年起俞力工开始给台湾大报《中国时报》等写稿,最忙时每周都要发文章。此外他还曾替港澳台新加坡等地电台、电视台以及BBC、美国之音、澳洲卫视等媒体提供联线采访服务。

  他不写小说,不写抒情散文,亦不写杂文,数十年专注于时事评论。他的国际评论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国际政治、国际战略、民族问题、北约、欧盟、后冷战时期、经济、文化冲突、宗教冲突、两岸关系等各个方面。地域上则涉及欧洲、中东、亚洲、非洲、美洲,几乎囊括全世界。

  他近期写作有一个主线,就是对后冷战时期以来(1989年以来)的所有重大国际事件都有记载和评论。每个星期,他差不多都要写一两篇文章。二三十年下来,发表过的国际时评数以千计。不仅数量惊人,而且质量很高,分析透彻,点到要害,扣住读者的心弦。

  他的评论集结出版了两本书,一本书是《后冷战时期国际纵横谈》,1994年由台北桂冠书局出版。还有一本是《反恐战争与文明冲突》,2008年由台北秀威书局出版。此外,还有大量作品通过互联网传播,题目包罗万象,如《中东局势与美国的策略》、《土耳其难圆的梦》、《联合国必须自我检讨》、《北约组织在叙利亚重施故技》、《话说难民》、《科索沃纷争的启示》、《日本就是与德国不一样》、《全球化、自由化对民主的侵犯》、《苏丹问题面面观》、《两岸问题如何解套》、《大陆的文攻与琉球独立运动》等等。

  不论是大陆或台湾,凡是研究国际问题的,都绕不过俞力工的文章。他有众多粉丝,仅其精英博客的点击量就超过70万人次。

  笔耕不辍 曾担任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会长

  公开资料显示,在欧洲华文作家协会成立20年的时候,该协会出版了一本纪念文集《迤逦文林二十年》。彼时俞力工正担任会长,他为该书写了序言《异乡的野杨树》,文章里如是说:““20年前,欧洲华文作家协会初创时,我正搬进一户蜗居至今的排楼。彼时,后院的无尾巷边,长着一株约莫一尺高的野杨树。所谓野,是指它来路不明、乏人照料、形态一般、摇曳却不生姿,因此竟没让常聚在这儿玩耍的孩童把它一脚踹倒。20年间,一天天看着杨树茁壮成长……当杨树攀升至20尺高时,炎夏烈日已经穿不透浓密的枝叶……20年后,欧华作协也在默默耕耘中开花结果,一册册单行本,一部部集体文选相继问市,注入的新血不断添枝加叶,无声无息扩大到17个欧洲国都。时光荏苒,与之对衬的是十来位创始会员,鬓发斑白,体力日衰,却时时感到欧华作协这棵大树春意依旧盎然。它曾经是株随风飘落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文化幼苗,几经挣扎和努力,二十度春花秋月却使它落叶缤纷、陡峭峥嵘。”

  俞力工早在80年代已是享誉欧洲的专栏作家。因此,赵淑侠等人设想筹办欧华作协时,就已联系上俞力工,虽然他因事没能参加1991年在巴黎举行的成立大会,但公认是创会元老之一。

  俞力工长期担任欧华作协理事,并连续任三届会长(2004年至2011年)。担任会长期间,俞力工推行“以书养会”的方针,策划出书,发动全体会员写作,出版了欧华各类文集共5本。包括《欧洲华文作家微型小说选——对窗六百八十格》上下册、欧华作协纪念文集《迤逦文林20年》、旅游文集《欧洲不再是传说》、《东张西望,看欧洲家庭教育》。

  积极贡献余热 推动海外知识分子回国讲学项目

  如今,让俞力工最为兴奋的事情,莫过于推动海外知识分子回国讲学。

  在俞力工看来,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留学海外的大批知识分子,如今已到了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的年龄,他们在海外的人生阅历和见识异常宝贵,如果白白浪费掉甚为可惜,何不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回中国贡献余热?

  大约十年前,随着互联网的发达,俞力工将过去的一批“老保钓”组织起来,设立了一个保钓论坛。这个论坛聚集了约500名成员,全部都是曾经留学海外的高级知识分子,大约有150名身在海外的大学,有250名工程师,仅大陆和台湾两岸的院士就有十个。

  论坛设立以后十分活跃,每天可以收到大量的邮件往来。大家在论坛里讨论和中国有关的大事以及国际政治大事。

  把海外知识分子组织起来回国讲学的想法最初始于七八年前。经过七八年的酝酿,时机已然成熟。2013年10月份,俞力工争取到台湾好几个大学的讲学试点,比如台湾清华大学、成功大学、世新大学等,还有台北市图书馆等一批图书馆。今年年初进行了第一期的讲座,在台湾大获成功。并且俞力工还争取到一个更为宝贵的资源,既把该讲学项目纳入到台湾大学通试教育和科普教育里。

  “现在厦门大学和莆田学院也都做了积极响应,尤其是厦门大学答应将讲学项目纳入其教学计划。”谈到这一进展,俞力工十分高兴,“该交流项目是纯公益性质,不需要经费,但是大家都非常支持这项工作,都愿意回国发挥余热。”

  俞力工希望,先把讲座做精,未来再扩大范围,并建立一个网站,将所有够资格的海外知识分子简历公布于网站,让海峡两岸三地的教育界同仁都可以看得到,并各取所需,自主选择讲学人选。

  “我们这些早期出国留学的人即将老去,具有丰富的海外人生阅历和跨文化经验,可以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国内需要汲取这些知识的下一代学子,建立一个畅通的渠道以供交流。”他最后说。(完)

【编辑:陆春艳】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