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美乒乓外交亲历者徐寅生:“要珍惜50年前的成果”

中美乒乓外交亲历者徐寅生:“要珍惜50年前的成果”

2021年05月01日 11:01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中美乒乓外交亲历者徐寅生:“要珍惜50年前的成果”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5月1日电 (记者 许婧)“时间过得是真很快,50年前这个东西(乒乓外交)看起来好像是偶然的,但庄则栋和科恩当年在日本那辆大巴上的不期而遇,其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中美有相互走近的需要。春天到了,冰雪终究要融化。”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近日在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忆及50年前的中美乒乓外交时说。

乒坛名宿徐寅生在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受访。 康玉湛 摄
乒坛名宿徐寅生在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受访。 康玉湛 摄

  徐寅生1938年出生于上海,素有“乒坛智多星”之称,21岁第一次随国家队出征,参加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第26、27、28届世乒赛,徐寅生作为主力队员与队友携手实现男团三连冠,其在第26届世乒赛团体决赛中连扣日本名将星野展弥十二大板得分,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对决。退役后,他转任国家队教练,并率队参加世界大赛,曾见证推动中美关系“破冰”的乒乓外交。

  十年前,纪念乒乓外交40周年时,徐寅生曾说,希望未来还有50周年、60周年纪念,一代代传下去。

  十年后,在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之际,年过八旬的徐寅生忙着参加一系列庆祝活动。4月10日在上海举行的中美乒乓球友谊赛开赛仪式上,徐寅生脱下了黑色夹克,挥拍与美国参赛者“切磋”了数球。

  时针回拨到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其间发生了美国运动员科恩相遇中国运动员庄则栋的故事。彼时,中国队已缺席了1967年和1969年两届世乒赛。这是时隔6年后,中国队重返世界乒坛,徐寅生以教练员身份参加。

  当被问及看到一个“老外”上了车,当时大家是什么反应时,徐寅生缓缓说道,我们并没有感到惊讶。当时的中国运动员都与外国运动员打比赛,赛前赛后打招呼,大家都觉得很正常,不存在不来往。科恩上了中国队大巴后,庄则栋就主动上去打招呼,他是三届世界冠军,人也比较热情,并把一块织锦当纪念品送给了科恩。

  徐寅生记得很清楚,中美两国乒乓球队运动员友好交流的新闻一经报道,迅速占据各大媒体头条,中美乒乓外交的序幕由此拉开。

  “乒乓外交对我们搞乒乓的人来说,真正体会到打乒乓球不是仅仅拿几个冠军,当然冠军也是为国争光,但这不是乒乓球的全部,应该有更多的东西。”徐寅生表示,1961年北京世乒赛期间周恩来总理就讲过,乒乓球比赛不仅仅是为了夺锦标,更重要的寻求和平,寻求友谊。“那时我的认识还比较抽象,50年前不会想到打乒乓还能为人类和平作一点贡献,但乒乓外交让我真正体会到它的意义。”

  在徐寅生看来,乒乓外交的意义在于为恢复民间交往打开了一扇窗户,作为一个平台,促进了两个国家间的交往,甚至带动世界政治格局的一系列变化。此后一年时间里,中国与日本、英国、联邦德国等20多个国家建立或恢复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中国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谈及近年来美国政府将“竞争”放在对华关系首位的做法,徐寅生坦言,不是说搞了纪念中美乒乓外交的活动,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出面讲话了,马上就能改变现状,促进两国间的关系,但只要中美两国之间保持一定数量的人文交流、民间交流,到了一定时候,可能不是通过乒乓球,但一定会有一个平台或者机会能推动两国之间的关系发展。

  采访结束后,徐寅生给记者们送上了签名版的新书《我的乒乓生涯》并说,“感谢大家关注乒乓球和乒乓外交,要珍惜50年前乒乓外交的成果,做好一件事情不容易,但做坏一点点就完了。”(完)

【编辑:田博川】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