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西藏社科专家:西藏僧俗出世入世亦自由

2018年04月05日 18: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拉萨4月5日电 (赵延 赵朗 江飞波)“越来越多的寺庙和释迦弟子,一方面以佛法来净化内心,另一方面用智慧提升僧格。学修并重,努力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僧人。”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布穷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资料图:西藏僧人。<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李林 摄
资料图:西藏僧人。中新社发 李林 摄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这是中国自1997年以来在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方面发表的第二部白皮书。

  在藏传佛教研究领域,年近六旬的布穷是已有30多年经验的专家。作为西藏还俗僧人的后代,他告诉中新社记者,在上世纪40年代,为了躲旧西藏的地主债,他的父辈三兄弟同父母从拉萨逃往数百公里外的山南。“一家五口人生计困难,为了吃饱饭,我的爷爷将父亲三兄弟送往当地的寺庙孜措巴出家,当时三叔还不到5岁。”

  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分得土地,获得人身自由。布穷父亲三兄弟也还俗,过上自由的俗家生活。与布穷三叔同年入寺的僧人仁丹,还俗后入校读书学习,后来被派到清华大学去进修,成为服务民众的公职人员。

  “如今,很多僧人不再为温饱而出家,更多的是乘愿弘法,普度众生,惠民利国。”

  敏珠林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六大寺庙之一,1988年,布穷前往该寺做宗教历史调研。他回忆,敏珠林寺大经堂外墙上的史料需全部抄录,当时寺里派了一位15岁的小僧人久米次成协助他做记录,“没想到他也会写字,而且字体漂亮。聊天得知,这位小僧人初中毕业后发愿来此出家。”

  如今,这位僧人已是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的古籍保护专家,同是西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他告诉中新社记者,他曾到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学习深造。因在寺庙常年从事经文撰写、镌刻工作,他已经是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文书法—兰匝体”代表性传承人和西藏首批“藏地工匠”。

  在调研中,布穷得知西藏很多寺庙僧人也热心公益。过去两年,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每年向社会捐赠20万元人民币资困助学、救助孤老。他认为,心怀慈悲、普惠众生是出家人修行初心所在。

  过去10余年,西藏颁布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实施了《16岁以下少年活佛培养教育方案》。对此,布穷表示,这一系列的措施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理念,是保障公民信仰自由、尊重藏传佛教活佛传承继位方式、规范活佛转世事务管理的重要举措。

  他还提到,与中国其他公民一样,西藏僧尼享有社会保障和服务的权利。与此同时,他认为,对僧尼,既不能因其信仰、职业和生活方式受到任何歧视,也不能因其信仰、职业和生活方式而被看成法外之人,治外之人,理应严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寺规戒律。(完)

【编辑:王诗尧】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