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专家解读中方五点建议

2017年11月14日 21: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李克强出席第20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社北京11月14日电 (记者 张蔚然)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3日在菲律宾出席第20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倡导与东盟携手构建理念共通、繁荣共享、责任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期间他就面向未来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更上层楼提出五点建议。

  五点建议包括,共同规划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愿景,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发展规划对接,稳步加强双方政治安全合作,进一步拉紧经贸合作纽带以及不断提升人文交流合作水平。

  此间国际关系专家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在明年中国—东盟将迎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之际,上述五点建议至关重要,意在从长远发展和具体合作两个方面入手规划与东盟关系,所描绘的双方关系中长期愿景不仅体现了中方对发展与东盟关系的“高度诚意”,也将推动双方关系更加积极、稳健,更加面向未来,帮助中国—东盟关系开启转段升级的新征程。

  中方建议,制订“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将“2+7合作框架”升级为“3+X合作框架”,构建以政治安全、经贸、人文交流三大支柱为主线、多领域合作为支撑的合作新框架。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表示,这一建议在中国—东盟关系中具有“提纲挈领”的重要意义,是从宏观方向和中长期角度对双方关系进行“再定位”。

  2013年,中方首次提出“2+7合作框架”倡议,即两点政治共识和七个领域合作。迄今双方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立体合作格局,诸项合作举措落实到位。郭延军说,将“2+7合作框架”升级为“3+X合作框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将使中国—东盟整体合作架构更合理、更具建设性。

  具体而言,除了传统的政治安全和经贸合作,中方将人文交流也列入合作三大支柱,这是新合作框架的亮点,人文交流日益紧密将对政治互信和经贸合作产生积极影响;新框架突出以“多领域合作为支撑”,表明双方合作范围越来越广泛,远非此前提出的七个领域所能概括;中方还希望赋予中国—东盟合作更多“全球内涵”,意味着中国对东盟政策凸显“全球眼光”,更注重与东盟合作推进全球治理,包括加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等。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认为,从这些表述可以看出,中方正通过及时更新和发展相关政策,表明在发展与东盟关系上的“高度诚意”,努力推进中国—东盟关系更加积极、稳健,更加面向未来,帮助中国—东盟关系开启转段升级新征程。

  中方重点提出,要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发展规划对接。考虑到东盟既属于中国周边,又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郭延军认为,促进“对接”体现了中方有意将合作引向深入的战略眼光,不仅有利于深化双方经贸、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全面合作,东盟也可借此促进各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

  中方还就稳步加强双方政治安全合作、拉紧经贸合作纽带、不断提升人文交流合作水平提出了具体建议。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方赞同将明年确定为“中国—东盟创新年”,提出将举办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中国—东盟青少年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

  郭延军认为,“创新年”是双方关系中“非常有创意”的一个举动,中国正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东盟处于产业提速升级的关键阶段,创新带来双赢,预计将是未来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新亮点。

  在此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还表示,中方倡议此次会议正式宣布启动“南海行为准则”下一步案文磋商,希望通过“准则”磋商,增进各方相互了解与信任,争取在协商一致基础上早日达成“准则”,使之成为维护南海和平的“稳定器”。

  今年5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已在中国贵阳审议通过“南海行为准则”框架。朱锋说,倡议正式启动“南海行为准则”下一步案文磋商,意味着中国与东盟继续在南海问题上迈出坚实步伐,有利于共同管控南海局势稳定,对未来南海主权争议的解决、危机管控机制的建立等也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磋商本身就是在为未来南海和平、稳定与合作开创新的制度性安排。

  朱锋注意到,中方愿在落实《宣言》和“准则”磋商框架下,同东盟国家在南海开展海上搜救、海洋环保等领域务实合作。他认为,在这些非传统安全领域切实启动务实合作,将把围绕南海开展的多边合作推进到新高度。

  郭延军说,倡议启动案文磋商,实际上也是在落实中方提出的南海问题“双轨”思路,希望南海问题在中国与东盟对话框架内得到好的解决。(完)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