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重门”中的危与机:开启高等教育强省的“浙江梦”

2017年04月09日 11: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杭州4月9日电(见习记者 梅芳燕)“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这是浙江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问题。

  改革开放近40年,浙江高等教育事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作为东南沿海发达省份,如今浙江省在现代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建设遭遇“四重门”,又面临前有“劲敌”,后有“追兵”的局面。

  面对新形势,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郭华巍认为:“浙江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打造浙江省高等教育高校学科的高峰,更好地满足浙江人民在家门口就读高水平大学的需求,补齐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短板,更好支撑和引领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一名高校毕业生在2017年浙江省春季人才交流大会上求职。 王刚 摄
一名高校毕业生在2017年浙江省春季人才交流大会上求职。 王刚 摄

  浙江高等教育需跨越“四重门”

  长期以来,浙江基础教育水平较高,而高等教育环节成为制约浙江发展“百年大计”的短板。

  被称为“制造业守望者”的西子联合控股董事长王水福一直在烦恼:“浙江的高工,读博士没有地方送。浙江大学的质量博士班没有办起来。大学培养的很多质量博士为教育服务,不是为社会服务。”

  1997年,王水福与电梯业龙头奥的斯成立合资公司,20年的合资铸就了装备制造集团西子联合,让他惊叹的是奥的斯大量使用“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这帮人怎么被管理起来?”在学习中,王水福得到了答案:奥的斯有一套完整的质量标准化流程,此流程让年轻人职责明确、合理分工。

  在王水福看来,质量标准化流程是当下浙江制造业急需的,而能设定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标准,核心在于拥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

  无独有偶,杭州虚现科技有限公司CEO庞晨因为在浙江招聘不到人才而备受困扰:“VR技术对人才要求高,像嵌入式工程师、传感器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都是我们招聘的重点。但是浙江的几所大学,偏软件类的人才多,程序员也多,而结构类和材料类的人才都不多。”

  王水福和庞晨的困惑,窥见了当下浙江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脱节。

  浙江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教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天平通过研究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浙江高等教育面临着高等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偏少,高等教育投入占比和生均水平偏低;高等院校办学层次整体水平偏低,层级差异大和高等院校学科实力偏弱,专业特色不明显等四大问题。

  “劲敌”、“追兵”围“剿”

  浙江的经济发展程度高,但浙江高等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版图中仍排在第二方阵中游,近几年又面临着前有“劲敌”,后有“追兵”的格局。

  以浙江大学为例,其是浙江高等教育的集大成者,已发展成为仅次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中国顶尖大学。若从全球视角来看,浙江大学在上海交通大学、《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QS公司和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学排名榜单中,不仅一直无缘世界100强名校,还被甩在世界大学200名开外。

  为此,浙江大学确定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三步走”战略,提出到2049年,主要办学指标和整体实力达到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水平。

  一方面,目前浙江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仍有差距,另一方面,浙江省其它高校使出浑身解数,却受制于体制和人才问题,与国内的高水平大学差距较大。

  在“劲敌”压势之下,后起的“追兵”也来势汹汹。2015年4月,广东省财政专项投入50亿元用于建设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7所高水平大学。与此同时,深圳从2016年起,财政每年拿出44亿元用于人才引进和培养。

  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认为:“深圳已聚集了全国很多优秀人才,但它依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发展,大手笔投入,大有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之势。浙江应该感到压力。”

  对比“追兵”们的大投入,浙江省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实施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计划2015-2020年,浙江省财政专项投入30亿元,建设第一批省重点高校,且以3年为1个周期进行考评。今年,浙江将启动第2批重点高校建设。

  浙江高等教育大胆踏上“新征程”

  面对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的渴求,浙江急需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出席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时指出,浙江省要奋起直追、大步快进,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努力做到“社会需要什么、高校就办什么”,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关键一跃。

  郭华巍指出,浙江省40个学科要在“十三五”期间建设成“一流学科”,约10所大学成为国内各领域的前沿大学。

  教育专家们呼吁,高等教育强省的建成需要切实可落地的政策或资金扶持。

  罗卫东指出,目前浙大体量有限资源相对集中,建议从不同的学科中配置出部分老师,以政府资金支持来召集海内外精英,从国际教育变格中“借力”,建成浙江高等教育多校竞争的“双子塔”结构。

  而浙江师范大学省高校人文社科“高等教育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张燕军表示:“浙江高等教育应该抓住G20后时代全方位的红利,走特色化和国际化发展之路。”

  他认为,中国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越来越重视,但国内各高校国际化潜力普遍没有发挥,浙江可在此方面做出特色。

  “浙江省高等教育建设应该借鉴德国精英大学优胜劣汰、动态调整、滚动建设等经验,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和淘汰制,以国际专家为主,与国内官方和民间专业机构人士,共同组成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评审组,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杨天平认为。

  同时,杨天平建议坚持政府主导和高校主体相结合,鼓励各校依法自主多方筹资配套,争取更多学科和专业跻身国内一流、国际领先,争取到本世纪中后叶在全国率先实现高等教育强省的浙江梦。(完)

【编辑:王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