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西藏代表五十载“汉藏情”

2015年03月07日 17: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题:西藏代表五十载“汉藏情”

  中新社记者 白少波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责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表示,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汉藏团结一家亲,是我们的传统,汉藏民族的交往亲近有上千年历史。”全国人大代表、西藏拉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洛桑旦巴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谈及发生在他身上一段长达半个世纪的“汉藏情”。

  洛桑旦巴出生在西藏山南哲古草原上的一个牧人家庭。洛桑旦巴说,1966年12岁时,从山东进藏工作的汉族医生臧驹生、马晶夫妇对他喜爱有加,便带他迈入“杏林”,成为他扔掉放羊鞭,拿起手术刀的启蒙老师。

  那个年代西藏物质贫乏,洛桑旦巴说,老师夫妇二人把旧皮鞋、旧衣服给他穿。“一件打满补丁的上衣,长到自己的膝盖,我就当袍子扎起来,挽着袖子。”

  洛桑旦巴说,有一次吃饭,俩人悄悄把他叫过来,夹给他三块小手指肚大小的红烧肉,当时他们自己一年也难得吃上几块肉,足见对他的喜爱。

  臧驹生、马晶伉俪把洛桑旦巴当自己的小孩一样培养,他也成为当地年龄最小的“赤脚医生”。1973年,洛桑旦巴被推荐到湖南衡阳卫生学校学习,第一次走出雪域高原的藏族小伙,遇到了人生的头一道坎。

  洛桑旦巴说,刚到学校时考试,他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和几个药品名称,其他的汉字都不会写,也不会说几句汉语。

  学校校长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找到洛桑旦巴谈话,因为只设专业课而没有文化课,校长建议他回西藏。“我坚决不回去,向校长恳求给自己一年时间,如果一年后再不会写不会说,就回去。还说,只要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要文凭。”洛桑旦巴的决心感动了校长。

  凭借过人的好记性和勤奋,他短时间里就学会了汉语。洛桑旦巴说,一年半后,他在全校的大会上发过一次言,虽然演讲稿是老师写的,但是已经能够完整地念下来。“当时整个学校都向我学习。”

  过了语言关后,洛桑旦巴的专业学习突飞猛进,毕业时他从阑尾切除,到胃出血、剖腹产手术,一一精通。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西藏医疗人才奇缺,洛桑旦巴学成返藏后,声名鹊起,一时间“红得发紫”,颇为自负。直至遇到一支从河南来西藏的医疗队。

  洛桑旦巴说,医疗队有位孙大夫,二人在医术上开始互不服气,但一次一起下乡巡诊遇上雪灾,他不顾风雪和缺氧,背起身高一米八的孙医生徒步15公里,找到一家亲戚,救了孙医生的命。

  孙医生以医术报恩,传授给洛桑旦巴一整套在医疗设备缺乏、卫生条件差的农村救治病患的经验。洛桑旦巴说,靠着专业训练和孙医生慷慨相赠的医技,他当时在边远的农牧区挽救了很多生命。

  虽然因为工作调动,洛桑旦巴早已不再悬壶济世。但他对于启蒙、授业恩师念念不忘,回忆起这段经历感慨良多。“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其他民族的帮助。”他说。

  洛桑旦巴如今致力于促进民族团结,在拉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职位上,推动《拉萨市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出台,设立了拉萨市“民族团结进步节”,推进拉萨市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