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福建平和南胜保宁庵一块旧匾揭抗日往事

2015年08月21日 13: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福建平和南胜保宁庵一块旧匾揭抗日往事
    福建平和南胜保宁庵一块旧匾揭抗日往事。在平和县南胜镇保宁庵内,杨大来向记者介绍这块匾的来历。 黄水成 摄

  中新网漳州8月21日电 (黄水成 何丹丹 黄淑萍)“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我觉得这块匾很有纪念意义,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21日,在福建平和县南胜镇保宁庵内,杨大来向记者介绍这块匾的来历。

  记者看到,这块长约2米,宽约70多厘米的长匾上,刻有“荣宗耀祖”四个大字,右侧刻着“福建平和县义路保宁庵献金救国义举可风,爱题赠匾以誌表扬”,左侧刻着“福建省政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院闽浙区监察使、福建省抗战敌后援会主任委员,中国民国二十九年拾月毂旦陈肇英”。

  历经岁月淘洗,古匾愈发显得质朴无华。

  “这块匾是在2010年重建保宁庵的时候,被重新发现并保存下来的。”长期在庵里工作的庙祝老人杨杞梓介绍说,这块匾当时挂在庵里的中堂上,上面被红色油漆覆盖,并写有“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所以不敢丢弃,就把它搁在杂物间。

  直到今年前阵子,杨杞梓无意翻动牌匾,上面油漆开始脱落,发现油漆背后还似乎隐藏了一个秘密:“我把表面油漆清涮干净后,发现匾上还刻有许多字,就请杨大来老师来断定一下。”

  “一看到这块匾,我就觉得眼熟。”杨大来是土生土长的南胜义路村人,1924出生于南胜镇,已经90多岁高龄的他身体仍旧硬朗。

  杨大来说,之所以对这块匾眼熟,让他想起70多年前的一件大事——南胜义路保宁庵(又称义路庵),约建于明朝后期,迄今已四百多年,历经多次重修。1938年,当地对庵庙进行重修,落成时还举行庆典,打醮三天,演戏、放烟火,人群朝拜如织,热闹非凡。

  “当时能举办这大型庆典,是因为这庵信众多,而且还拥有自己庙产。”杨大来说,这保宁庵在当时南胜算是一个富庙,它在每个村都拥有一定的田产,加上信众多,还有一定的香火钱收入,所以重建后,这个庵还剩余一大笔钱。

  据杨大来介绍,保宁庵所在地的南胜镇义路村背靠邦寮山,当年这里正是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和红三团活动的根据地。受此影响,南胜义路村一带百姓积极投身革命,支持红三团,冒死送情报、护伤员、接援物资,当地百姓为革命作出巨大牺牲。

  抗战爆发后,1938年1月,红三团从平和邦寮山、峨嵋山一带到平和坂仔集中,部队编为三个连,共三百多人,改称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一营,部队从平和出发,奔赴抗日一线。

  “当时我们保宁庵的那笔剩款就派上用场,全部捐给这支抗日的部队,两年后,也就是1940年秋,‘福建省抗敌后援会’特赐这块匾额,以表彰我们南胜义路保宁庵的捐献义举及义路人民的爱国热情。”

  杨大来说,保宁庵重建和接受匾额捐献在当时是件大事,当时已经是一个青年人,他十分清楚记得匾额当年被挂在庵庙的中堂上。“赠匾额的那天,当地的很多乡亲都去迎接,庵里非常热闹。从此,庙里的香火更加旺盛了。”

  但在那特殊年代,保宁庵也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后昔日古庵风采,消失殆尽。杨大来说,当时对这块匾额来历比较敏感,当地的村民为避免引来麻烦就把这块牌匾用油漆刷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因此这个牌匾就被遗忘了十几年,也使得这块匾额得以幸存。

  “这块牌匾意味着我们当地对抗日战争的支持,我们不仅要保护它,更要把这种爱国精神传承下去”。杨大来说。(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