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65项绝技绝活重庆齐亮相 “巴渝工匠”细数传承与期待

2019年05月28日 19: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65项绝技绝活重庆齐亮相“巴渝工匠”细数传承与期待
    图为铜梁龙灯彩扎工艺。 钟旖 摄

  中新网重庆5月28日电 题:65项绝技绝活重庆齐亮相 “巴渝工匠”细数传承与期待

  中新网记者 钟旖

  “什么是西兰卡普?”“葫芦也能作画吗?”“根雕还能展现书法?”28日,在重庆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巴渝工匠”绝技绝活项目展示现场,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时不时发出上述感叹和疑惑。

图为西兰卡普织锦作品。 钟旖 摄
图为西兰卡普织锦作品。 钟旖 摄

  陶艺、刺绣、雕刻、剪纸、木制作、传统乐器、编扎、画艺……在万余平米的展馆内,65项重庆绝活绝技齐聚展示,为市民带来一场技艺盛宴。来自不同领域的非遗传承人们向记者谈起对工匠技艺的传承与期待。

  71岁的张居常痴迷葫芦烙画30余年,制作有葫芦烙画作品3000余件,被大家尊称为“葫芦爷爷”。作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退休后他便常去到校园里与小朋友互动,展示烙画技艺,只因“烙画是一门老手艺,不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展示,知道的人会越来越少”。

图为荣昌折扇。 钟旖 摄
图为荣昌折扇。 钟旖 摄

  “传承很重要。”张居常说,在生活愈发快节奏的当下,不少老技艺鲜有经济效益,但他仍盼望着能有多一点的展示和传承机会。

  “带学徒,是工匠手艺人的共同期待。”51岁的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灯彩扎工艺传承人周合平说。据介绍,彩扎龙多是用作舞蹈的道具。近年来,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不断发扬光大,彩扎龙的制作技艺也随之变化。如之前竞技龙舞用的是帆布材料制作道具,为了舞动方便、美观,现在已换成了网眼材料。周合平说,技艺表现形式会随时代发展作出改进,但传统的制作工艺是不能改变的。

  “西兰卡普”在土家语里是“花铺盖”的意思,这一土家织锦制作技艺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5岁的汪少碧是“西兰卡普”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认为,传统技艺发展不能固步自封,而是应该跟着年代前进。

  “2018年末,我们与国际服装设计师合作,对西兰卡普的织锦图案作了改良,西兰卡普变得时尚起来,甚至登上了国际T台。”汪少碧介绍说,为培养技能人手、拓宽销售渠道,多年来她做了多种尝试,如开设“扶贫车间”召集建卡贫困户开展技艺学习;在职教中心开设西兰卡普课程;将厂房迁至当地人流量高的旅游景区等。“在工匠精神的倡导下,前途是光明的,这需要手艺人自己守正创新。”汪少碧说。

  荣昌折扇始于宋代,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它与苏扇、杭扇并称中国三大折扇,于200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前通晓荣昌折扇所有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已是凤毛麟角,40岁出头的李开军便是精通、传承这一技艺的少数人之一。

  由于父母在折扇厂上班,李开军自小便耳濡目染学习制扇,不到20岁就熟练掌握了制作荣昌折扇的16个工段、140多个操作工序。他告诉记者,制扇不难,重要的是坚持用传统老技艺来制扇,为此,他在过去十余年时间里遍访名师学艺。

  “大家都谈工匠精神,我想,这需要有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坚持下去的勇气。”李开军说,他期待更多人认识荣昌折扇技艺,更多人加入传承大军。

【编辑:姜雨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