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风格存争议? 译者这样解释

2018年09月20日 15: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20日电(记者 上官云)近日,记者从上海译文出版社了解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莫失莫忘》(中文版)已正式出版。

  虽然石黑一雄的作品吸引不少读者关注,但他的作品风格却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觉得“笔触细腻”,但也有人认为叙述空泛。

  对此,《莫失莫忘》译者张坤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表示,每个作家创作都有各自特点,读者有不同看法很正常。

图为石黑一雄(资料图)
图为石黑一雄(资料图)

  《别让我走》为啥更名为《莫失莫忘》?

  获得诺奖前,石黑一雄在中国国内读者中的知名度并不太高。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石黑一雄便凭借处女作《远山淡影》一鸣惊人,其他一些作品也曾获得重要文学奖项。

  其中,《莫失莫忘》是一部相当感人的作品。英格兰乡村深处的黑尔舍姆学校中,凯西、露丝和汤米三个好朋友在这里慢慢成长。

  但在长大后,他们却发现整个成长过程,处处都是无法追寻的惶惑与骇人的问号。全文通过一个克隆人的回忆,透过层层悬念,反思生命的意义。

《莫失莫忘》的封面。钟欣 摄

《莫失莫忘》的封面。钟欣 摄

  不过,新近出版的《莫失莫忘》,之前却叫《别让我走》;《长日将尽》此前还叫过《长日留痕》。

  问到为何均要改名,石黑一雄作品中文版策划、《长日将尽》译者冯涛表示:“石黑一雄是带有‘挽歌情绪’的作家,强调‘尽’比强调‘留痕’,更能体现这种‘挽歌式’,《莫失莫忘》也是类似用意。”

  笔触细腻 擅长使用“回忆”作为作品叙事视角

  提到石黑一雄的作品,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有过比较精准的评价,认为他的小说中有“特别坦诚和温柔的品质,既亲切又自然”。

  的确,石黑一雄的作品数量不算多,在《长日将尽》《莫失莫忘》《被掩埋的巨人》等不少小说中,却不约而同地选取了“回忆”的叙述方式,通过主人公的记忆展开故事情节。

  张坤认为,这是石黑一雄非常喜欢并且擅长的叙事视角。

石黑一雄作品。上海译文出版社供图

石黑一雄作品。上海译文出版社供图

  “具体风格的确立,《长日将尽》算是一个里程碑,‘时间、记忆和自我’的主题在这部小说里表现得精炼巧妙。”张坤解释,石黑一雄很擅长把复杂的信息、情感藏在欲言又止、模棱两可的回忆中,这反而成了他独特的行文风格。

  张坤说,石黑一雄总共大概是八部作品,题材很丰富,涉及英国传统庄园小说、侦探小说、软科幻乃至“巨人”的奇幻外壳,笔墨各不相同,精神却一以贯之,“总体风格可以用‘静水流深’来概括,表面风平浪静,却是各种‘言外有意’,耐人寻味。”

  独特风格、叙述方式或与移民经历有关

  正如张坤所说,石黑一雄的作品具有上述“一以贯之”的风格,这在同类型作家中不算多见。有不少读者曾猜测,这可能与他的移民经历有关。

  五六岁时,石黑一雄随父母从日本迁居英国。他从小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大学毕业后,石黑一雄做了几年社会工作者,然后开始在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学习创意写作研究生课程。

2017年,石黑一雄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7年,石黑一雄获诺贝尔文学奖。

  “石黑一雄来到英国后,他的爷爷每个月都会给他寄托一些大邮包,像男孩子喜欢的玩具等等,对日本,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冯涛介绍,石黑一雄写《远山淡影》《浮世画家》就是想留下记忆中的日本,从这两部小说,也奠定了他之后创作的主题,即“时间、记忆和自我欺骗”。

  不过,直到1989年,石黑一雄才重新回到日本。

  张坤表示,石黑一雄早前接受采访时曾提到过,自己会“隔着一段距离”看待英国,一些朋友单纯从是非曲直角度考虑的事情,自己会认为是英国社会存在的负面的风俗习惯……而这,也是他当上作家的推动力。

  “每个作家都会有各自的语言风格。”张坤说,但正如石黑一雄的自述,如果一直在日本长大的话,石黑一雄多半不会成为作家,“作家的经历,总会对作品产生一些影响”。(完)

【编辑:叶攀】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