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泽被千余万人60年:淠史杭之水为何岗上流(2) 查看下一页

2018年06月01日 09: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一)在省委支持下工程上马

  1958年,为了解决合肥市的城市用水,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要求六安地区修建两河口水库,送水到合肥。但这个工程因淹没面积大,移民安置难解决,几乎无法实施。

  在父亲的主持下,地区行署在广泛征求水利技术人员的意见后,形成了沟通六安境内淠河、史河、杭埠河,建设一个大型灌区,灌溉945万亩土地,同时保障向合肥送水的规划。5月30日地委常委会经研究同意这一规划。

  6月初父亲带着工程师黄昌栋到合肥,冒着挨批的风险,向省委书记曾希圣和副省长兼水电厅长张作荫请示汇报有关淠史杭(最初的名称为史淠杭)的规划。由于作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对水利建设非常熟悉,父亲和黄昌栋圆满地回答了曾希圣的所有提问。汇报成功通过,曾希圣同意不建两河口水库,而兴建淠史杭工程。1958年8月3日省委会议正式批准兴建淠史杭工程。

  十六天之后,即1958年8月19日,父亲作为总指挥,在横排头开挖了淠史杭工程的第一锹土,伟大的淠史杭工程正式开建!

  (二) 争取外援

  当年六安地区生产力非常落后,物资匮乏,人财物是一穷二白,要上这样的大工程面临的困难显而易见。为了解决各种困难,他想方设法,尽力争取外部的支持。他知道,如果没有中央、省委支持,光靠地方财政力量,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为了解决钢材,父亲跟我说,他找了当时在武汉钢铁厂当厂长的李一清,他们在晋察冀是战友,李厂长给解决了一部分钢材,但是远远不够啊。

  在修建过程中,父亲一次次亲自到省委和省水电厅争取开发经费和物资支持,得到了省里一拨拨的资金和物资支持。如在龙河口水库兴建中,省委书记曾希圣答应给400万元包干使用。在水库施工中,省里又先后拨给平板车1000辆、胶轮车500辆。

  (三) 争取国家立项

  1959年10月份父亲得到一个机会,到北京参加全国大型水利工程会议。

  会前他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带了200份铅印稿和许多张淠史杭工程的各种示意图,准备到大会上发言。开会前他叫工作人员把淠史杭工程规划示意图挂在会议室的墙上,这些图挂满了墙壁。他的大会发言全面介绍了淠史杭工程规模、施工建设情况和经验,特别突出了在缺乏资金和材料的情况下,充分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的经验。

  他的大会发言,滔滔不绝,充满激情,有理有据,有问必答,引起了会议轰动。会后许多代表纷纷去房间拜访他,想进一步了解淠史杭的情况。

  参加这次会议最大的收获是,他的大会发言引起了水利部和国家计委对淠史杭工程的重视。从而争取到了中央部委的支持和投资,使淠史杭工程获得国家计委立项,列入中央投资计划。

  国家当年就拨款6000万元,接着每年投资5000万元左右,到1988年累计国家投资达3.1亿元,从而使淠史杭工程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后来,这一工程又使用了世界银行贷款,最终建成国内外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灌溉能力达到1000多万亩。

  (四) 徒步勘察确定渠道路线

  淠史杭开工后,父亲作为工程总指挥,工作起来没白天没黑夜,不是在办公室研究工程事宜,就是在工地上和民工们同吃同住。

  为了选择渠道的最佳路线,他和技术人员一起实地测量。跋山涉水、日行百里是家常便饭。因为那时很多地方没有行车的路,长时间的徒步勘察使父亲不知磨破了多少双家里为他特制的"厚底鞋"。他对整个灌区的山、河、岗、冲了如指掌,他熟知那里的地势水向,能准确地说出那里任何地段的地面高度、河流流量和落差。

父亲在工作,1966年
父亲在工作,1966年

  据父亲当时的秘书张洪祥叔叔说,“淠史杭所有的重点工程、所有的总渠、支渠,都不是在办公室定的,都不是在地图上画出来的,而是,赵子厚带着我们和工程技术人员,一步一步走着看,徒步跋山涉水,勘测出来的。”这种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令人敬仰!

  (五) 舍小家顾大家

  在没修淠史杭、没那么忙的时候,周日父亲会带着孩子们去电影院看电影,戏院看戏,带着一群孩子猜他出的谜语。孩子们都喜欢跟父亲玩。修了淠史杭以后,就没有这样的美事了。我们那时都小,上小学或幼儿园。孩子们早上就上学了,晚上睡觉时,父亲还没下班,所以,常常是很多天都见不到父亲的面。

  母亲当时患肝腹水,病情很重住院,父亲也顾不上去医院照顾她,把她托付给医院院长照顾。后来,我们了解到,1959年夏天,淠河总干渠为了抗旱,提前开通放水,大家兴高采烈地迎接首次放水,父亲则担心,新修的渠道能不能经受住流水的冲刷,因此,他顺着渠道跑,水流到哪里,他就赶到哪里,以便遇到塌方及时组织抢修。有天傍晚,他沿着渠道巡视,走着走着,突然不小心拌了个跟头,跌倒在田里,就在地上呼呼睡着了,一觉睡到第二天天亮。天亮了工地上发现总指挥不见了,派人四处找,父亲顶着一头露水回来了。可想,这有多么缺觉啊!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到医院照顾母亲!的确,父亲当时身负极大的责任,实在是分身无术,只能舍小家顾大家。

  父亲虽然是地区行署专员,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家没有任何特殊待遇。我们家难得吃上白米饭,饭锅里总是半锅米半锅菜,吃菜饭是常态。菜是自己家种的。为了解决粮食不够,姥姥带着孩子们,在家周边的闲置土地上开荒种地,种的有玉米、南瓜、红薯、蚕豆等等。

  我们白天上学,下午下学回家后,要干各种农活。干的最多的就是抬水浇菜。两人抬一桶水,我总是把水桶朝我这边拉,因为前边的一个,老二或老三,个子小,水桶靠中间了,桶底就蹭地了不好走。家门口有口水塘,从那里取水,抬到地里后,把水浇完,再去抬,直到完成姥姥交给的任务。完成任务后才能去做作业,因为作业做不完可以晚上在电灯下做,农活必须在下午干完。

  虽然劳作,干农活增加了锅里的菜,自力更生,帮助我们家渡过了三年困难时期。

  (六) 哪里有困难就出现那里

  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哪里有困难,哪里出现问题,父亲就会赶到那里,吃住在工地,或借住民宿,与民工们在一个锅里搅勺子,直到问题解决方才离开。

  比如在修建沣西干渠时,渠道两头均已修好,但卡在中间一段500米的地方,无法取得进展,那就是遭遇了白龙井流沙。当民工挖掉了最上层的黄礓土后,下面的土就很难挖,白天挖好了,一夜之间就涌出了很多流沙,是挖了涌,涌了再挖,涌沙的河床还经常塌方。800多名民工被困在这500米的地段,束手无策。

  父亲听说后,立即带着工程师黄昌栋赶往白龙井。现场处理时,技术人员也没办法,建议渠道改道。父亲不同意,他说,改道谈何容易,不仅费工费时不说,还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当地属江淮分水岭,挖河碰到流沙古代就有。《三国志•魏书•武帝》记载:建安14年(公元209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他在自己故乡谯(今亳州)“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 当地百姓传说,曹操占领合肥后,派两个将军修建曹操河,想切开江淮分水岭,方便军马物资航运。万余军民挖河挖到鸡鸣山碰上流沙,“日挖一丈,夜长八尺”天亮鸡鸣时,开挖的河道又恢复了原样。最终“工不成,将军自刎”。为了纪念挖河的将军,人们把鸡鸣山改名为将军岭。曹操河最终没有挖成,至今在肥西县将军岭一带,还遗留着河床底部宽达100米、长达5-7公里的曹操旱河。

  淠史杭在白龙井碰到的流沙,古人也碰到过,而且因为流沙,曹操只修成了一段旱河。古人碰到的难题在考验淠史杭,也考验父亲!

  父亲在工地住下研究解决办法。这期间还专门带着技术人员驱车100多公里,去肥西县将军岭看曹操挖河的地方希望从中有所启发,却无获而返。但父亲不想输给流沙,就一直泡在工地上,硬是在500米河床上来回走,反复观察,不停琢磨,集思广益。

  最终发现,河床坡度陡的地方涌沙凶、塌方频,河床坡度缓的地方涌沙少、塌方也少,甚至不塌方。父亲和黄昌栋研究后一致认为是压力所致,立即决定这500米地段减缓河床坡度,在涌沙变少的情况下,下工前清完涌沙立即铺上石板。操作下来效果很好,终于战胜了曾难倒古人的流沙,使沣西干渠顺利贯通。

【编辑:高辰】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