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味儿端午节:吃“五红五黄”辟邪 女子归宁

2016年06月09日 00: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6月9日电(上官云)“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历来,端午节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北京,不少端午习俗均既实用又有特色。地道的老北京人、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表示,老北京人端午习俗的重点还是搞好清洁卫生,除了吃粽子等应景食物外,还会吃“五红五黄”辟邪。女子在过端午时也比较受重视:小女孩会戴上石榴花儿、红绒花,已出嫁的女子则会归宁,享受娘家人的照顾。

资料图:可爱熊猫造型的香包。 吕赟 摄
资料图:可爱熊猫造型的香包。 吕赟 摄

  端午节小女孩戴石榴花 女子归宁

  端午节又叫“女儿节”。在老北京习俗中,家里有小女孩儿的,端午来临之际要将她们打扮得漂漂亮亮,戴石榴花、红绒花或者佩戴各色香包。

  这些香包相当精致,手巧的母亲能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比如樱桃、葫芦,不一而足,里边装满有香味的草药,外面用五色丝线绣上各种图案,意在祛除疫病。

  “过去认为五月初五是‘恶月逢恶日’,不吉利,女孩子又特别容易受到损害。所以每逢端午,石榴花开得正好,给家里小姑娘带上,祈盼红红火火的颜色能够辟邪。”高巍提到,但等到了中午十二点,戴着的花儿要远远扔掉,寓意“扔灾”。

  端午节,已经出嫁的女儿也要回娘家,叫做“归宁”。高巍说,在北京尤其是旗人当中,姑娘出嫁后在娘家仍然具有很高的地位,端午节回娘家好好休息几天,也算是“避灾”的一种方式。

  家里的小男孩们则无法享受这些“优待”,最多是在耳朵眼、鼻孔等处抹上点儿雄黄驱除蚊虫,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上“王”字,倒也显得颇为威风。

资料图:一对父子在比赛包粽子,庆祝端午节的到来。<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韩苏原 摄
资料图:一对父子在比赛包粽子,庆祝端午节的到来。中新社发 韩苏原 摄

  注重清洁卫生、嬉游避灾

  夏天蚊蝇容易滋生,爱干净的老北京人将过端午节的重点之一放在了清洁卫生上。清早起床,人们在家里的角落撒上点儿石灰、雄黄,并在家里挂上钟馗像、菖蒲艾蒿等装饰门楣,代表把不好的东西拒之门外。

  无论贫富与否,到了端午节,每家几乎都会准备一些草药,浸泡在水中,全家人都沐浴解暑。讲究一些的人家,全家人会在闲暇时光去公园、河边等一些通风、开阔的地带,带上精致的吃食,嬉游避灾,一般就在北京的天坛、金鱼池等地。

  “端午时节,正是草木生长旺盛的时候,很多草药也在这个时候采摘、上市。”高巍说,过去北京有大大小小很多座药王庙,一般在草药市场或者草药种植地附近,比如现在的丰台一带,“药行的人会去庙里祭拜祈祷,逐渐形成了庙会,会有一些舞龙舞狮的酬神表演”。

资料图: 北京后海小广场内,民俗表演区里“戏曲、叫卖、空竹、舞蹈、诗会”等以端午为题材的传统表演你方唱罢我登场。图为民间艺人表演牛骨数来宝。 王志堃 摄
资料图: 北京后海小广场内,民俗表演区里“戏曲、叫卖、空竹、舞蹈、诗会”等以端午为题材的传统表演你方唱罢我登场。图为民间艺人表演牛骨数来宝。 王志堃 摄

  简单又颇有意趣的粽子与五毒饼

  老北京过端午,粽子与五毒饼是常见吃食。粽子馅料很简单,就是枣跟豆馅两类,其中又以枣儿为主。高巍回忆,过去凭粮本买东西的时候,端午前后有时会一口人分个一二斤的糯米、黏米,供人们包粽子应景。

  如果是枣馅,就先选出品相好的小枣,泡在清水里洗干净备用即可;豆馅基本都是自己做,首先选用上好的红小豆,煮熟碾碎,然后搁上点儿糖、桂花一类的东西,煮熟之后别提多么香甜可口。大伙儿还会把粽子送给街坊四邻,其乐融融。

  至于五毒饼,人们则大多去点心铺买。高巍说,那会儿最好的五毒饼就是酥皮点心,上头盖着红戳儿,有蝎子、蛤蟆、蜘蛛等“五毒”成员的造型,颇有意趣。

  “有些老辈儿人家,家里有传下来的‘五毒饼’模子,人家自己做。其实‘五毒饼’不拘是蒸还是烤,就是个应时当令的食品,先敬祖先、神佛,而后全家人享用,也算两全其美。”高巍笑着说。

  此外,老北京人还会在端午节吃“五红五黄”,表示辟邪。但何为“五红五黄”并没有一定之规,凑齐五种相同颜色的食物即可,比如刚上市的黄花鱼、摊鸡蛋都算在“五黄”内。而红烧肉则属“五红”之中,有钱人家吃红焖虾,最不济凉拌西红柿,图个吉利。

北京一家商超的粽子专柜。记者 王远征 摄 图片来源:新京报
北京一家商超的粽子专柜。记者 王远征 摄 图片来源:新京报

  莫让有益传统节俗渐行渐远

  在历年的传承过程中,几乎每个节日的习俗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老北京人的一些端午习俗也在渐渐远去。高巍认为,传统节日在今天应当有所创新,否则就会失去生命力,甚至可能被“洋节”冲击的七零八落。

  “很多节日都隐含先人智慧,比如端午节给孩子们涂雄黄、挂艾草,讲究饮食清淡,同时还有舞龙舞狮的表演,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结合起来,既提醒我们要顺应天时,又让节日富有文艺气息。”高巍说。

  近年来,不时有人感叹“洋节受热捧”等现象,高巍觉得,衡量节日生命力的标准就是百姓的参与度,“要让民众成为传统节日的主体,政府加以适当引导、多多给予支持,节俗才能正常运行起来”。

  “我们还可以将时代特点与传统节日结合。现在端午节恰好在高考前后,就可以尝试倡导做一些‘节节糕’谐音‘节节高’,或者粽子里放上五个小枣,代表‘五子登科’等。”高巍认为,传统节日都蕴含吉祥文化,“这样的闪光点开发多了,传统节日也显得有时尚感了”。(完)

【编辑:吉翔】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