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重庆璧山:把握“双城时代”风口 向科创和蓝天要机遇

重庆璧山:把握“双城时代”风口 向科创和蓝天要机遇

2021年08月18日 14:5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重庆璧山:把握“双城时代”风口向科创和蓝天要机遇
    图为璧山国土空间规划图。 重庆市璧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供图

  中新网重庆8月18日电 (罗永皓)重庆市璧山区与重庆中心城区仅有一山之隔。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近年来,该区发出“全力打造主城都市区‘迎客厅’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璧山)建设”的动员令,加速“融圈”脚步。

  无人驾驶、全自动运行、无人运维……初秋,记者乘坐全球首条无人驾驶云巴由北向南探访璧山,一路体验科技、智能的城市出行方式。重庆市璧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记者透露,璧山正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全面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同时,委托北京大兴机场的规划机构围绕重庆新机场规划临空经济区,向“科创”和“蓝天”寻求发展新机遇。

  借势“西部科学城”转型升级 “西部鞋都”迈向“创新之城”

  作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西部(重庆)科学城以“科学之城、创新高地”为总体定位,以“一城多园”模式推动成渝地区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形成平台共建、资源共享、项目共促、政策互通、成果共享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重庆市璧山区科技局副局长周世俊告诉记者,十余年前,璧山产业还是以作坊式制鞋业为主,产能落后且污染严重。近年来,该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并重,大力构建“1+3+N”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实现从“西部鞋都”到“创新之城”的逆袭。随着“Micro LED”、刀片电池、云巴等全球领先科技创新成果相继诞生,璧山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格局已初步成型,成功纳入西部(重庆)科学城范围。

  重庆市璧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改革科刘亚丁介绍,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有利于进一步整合璧山高新区国家级平台资源,有利于进一步集聚科学城创新资源,还能够实现西部(重庆)科学城向渝西地区锲入延伸。

  “璧山将建设80平方公里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重庆市璧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改革科游翎鸥摊开璧山国土空间规划图,指向璧山南部一大片区域告诉记者,该区域将形成“一廊四组团”空间结构,集聚创新要素、承接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周世俊介绍,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创新生态社区一期13万方已投用,入驻企业21家。此外,签约了一大批创新孵化平台、科技创新项目,并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移孵化能力,与重庆理工大学合作,共建重庆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

  如今,“科技璧山、创新璧山”不仅是璧山一张靓丽名片,更成为璧山吸引人才的“活力源泉”。数据显示,2020年,璧山区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1100余名,该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8.5万人。

  抢抓“世界级机场群”新机遇 主城都市区“迎客厅”加码

  机场作为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是城市经济发展“加速器”。

  2021年6月出炉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统筹区域航空运输需求和机场功能定位,重点提高成都、重庆国际航空枢纽综合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国际枢纽竞争力。该背景下,位于璧山南部的重庆新机场应运而生。

  刘亚丁进一步解释,围绕“世界级机场群”这个关键词,重庆新机场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会形成联动和互补。具体而言,江北机场将会保留存量航线,一些新开辟的航线将会落地重庆新机场。功能方面,重庆新机场以货运机场为主,同时也会带来大量人流。

  据璧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显示,重庆新机场预计规划3-4条3200米-3800米的平行跑道,飞行区等级为4F级,占地约37平方公里。本期以2035年为设计目标年,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远期目标年为2050年,年旅客吞吐量7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50万吨。

  重庆新机场带来巨大人流,将为璧山搭载上临空经济“引擎”。

  刘亚丁介绍,璧山将围绕重庆新机场在南部的丁家片区规划建设50平方公里临空产业生态区,并与北京大兴机场的规划机构一起谋划设计相关临空经济产业储备。除了常规的航空运输、货运物流产业以外,也会有综合商贸、商业服务等产业“加持”,以进一步提高临空经济产业附加值。

  此外,璧山向西规划20平方公里的国际体育产业生态区,“将依托重庆新机场带来的巨大人流,承办一些全国性的体育赛事。”刘亚丁说。(完)

【编辑:黄钰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