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访曹可凡:中国真人秀节目靠买版权“可悲”

2015年04月17日 00: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曹可凡否认“毒舌”:为中国综艺节目感到悲哀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专访曹可凡:中国真人秀节目靠买版权“可悲”
曹可凡

  中新网北京4月16日电(上官云) 知名主持人曹可凡,曾获得“金话筒”奖,更因犀利精到的点评为观众熟知。工作之余则喜好舞文弄墨,出版过《画外话》等专著。15日晚,曹可凡在北京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谈到近期完成的新书,也谈到对当下综艺节目的一些看法。针对当下包括“真人秀”在内的一些综艺节目版权均为引进的问题,曹可凡直言“可悲”:“中国这么多的电视从业者,都去干嘛了?”不过,曹可凡同时表示“相信这种情况会慢慢出现改变”。

  谈新书:耗费4年时间 欢迎多元化评价

  身为知名主持人,荧幕上的曹可凡看起来和蔼不失威严,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祖上亦是富裕之家。在其近期与传记作者宋路霞合作完成的《蠡园惊梦》中,讲述了本家族120年来的生活变迁。曹可凡介绍,“蠡园”之名源自范蠡西施泛舟太湖之滨的传说,过去曾是他们家族的私家花园,实际则记录了这个家族的一段风雨历史

  至于为何将“惊梦”二字放入书名,曹可凡笑笑说,也许就是从《牡丹亭·游园惊梦》想到的:“都讲‘世间好事不坚牢,彩云易见琉璃脆’,就算任何家族以往再享有盛誉,也难以抵挡历史变迁,可能终究醒来还是梦一场。”

  一部皇皇巨著,需要多长时间完成?曹可凡说,真正动笔写倒没有花费太多时间,约一年左右。倒是前期的资料准备工作颇为耗费精力:“这本书四年前便已动工,寻找资料的难度远超预期。我们家族属于商贾之家,并非鸿儒之家,很多文墨散落各地。”

  为了尽可能全面的搜集材料,曹可凡在几年的时间内与协助写书的家族史专家宋路霞频频往返于上海、无锡的各大图书馆、档案馆,同时寻找族中长辈做口述实录。曹可凡用“水到渠成”形容《蠡园惊梦》的顺利出版。至于外界对该书的一些质疑,如“出书为出名”等,他表现得很不在意,“每本作品大家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全都是正面评价,我倒会觉得奇怪”。

  “每个人立足点不同自然看法不一样,我们欢迎一个多元化的评价。”曹可凡笑称。

  谈综艺:部分真人秀节目作假 靠引进版权“可悲”

  自1987年起,曹可凡相继主持《大学生节目》、《舞林大会》等节目,期间曾因为犀利的点评被一些网友评为“毒舌”,对这个称呼,曹可凡只是笑了笑。他坦率地告诉记者,自己是个“比较直接”的人,也愿意用直接的方式表达想法,也许不一定正确,但至少真实。“现在大家强调‘真人秀’,我的表现就是真人秀。如果这种表达方式被认作‘毒舌’,我也欢迎别人对我‘毒舌’。”

  玩笑归玩笑,曹可凡对当下火热的真人秀节目也有过认真的思考。在他眼中,所谓“真人秀”根本的着眼点应该是真实,因而,在围绕真人秀节目的一系列话题中,曹可凡关心的是“有没有作假”,“如果一档真人秀节目为了博收视率和眼球作假,那就是违背了‘真人秀’的真谛。问题是现在有一些真人秀确有作假成分——当然,做一些剪辑和后期加工情有可原”。

  “一档电视节目不可能原生态展现出来。做一些桥段设计是应该的,但这些东西都应基于真实,‘真人秀’离开真实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生命力的东西。”

  同时,曹可凡也谈到了一些综艺节目多引自国外模式的问题,并用“可悲”形容“买版权”此事:“所有的真人秀节目几乎都是买的或山寨的。中国这么多的电视从业者,都去干嘛了?为什么别人想得出,我们却想不出?永远都是拷贝别人。我身为电视人,也应该引起思考,相信这个情况慢慢也会转变。”

  “就是四个字:急功近利。不愿意沉下心来花时间研究,有好的节目模式先拿过来再说。”曹可凡颇显无奈的表示,这倒不见得有什么危害,“只是让我觉得我们的从业者挺没志气。”

  谈主持:自认“不成功” 称赞白岩松为“标杆”

  虽然成功主持多档节目、收获众多粉丝,但曹可凡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成功的人。他一直把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当作自己行业上的标杆:“做主持人,白岩松是成功的。他有一个透明天花板理论:到某一个高度会有透明的天花板阻挡前进,可以看到后面,但无法达到。我常说,我连这个天花板还没看到。”

  曹可凡还向记者吐露了一个小秘密:“当年我做《可凡倾听》的时候,并不太会做人物访谈,不知道如何提问,不知道如何联系这些人,手头也没有资源,只好打电话给岩松,说‘我真的不懂’。”

  2004年,曹可凡第一次来到北京录节目,在下榻的酒店见到白岩松。曹可凡回忆道,白岩松当时便跟他讲了自己当初做《东方之子》时的路径样板,并给出一长串的联络人花名册:“虽然岩松年龄还小我几岁,每年顶多见个一两次,但同行间惺惺相惜,他给了我很大帮助。”

  泡在电视行业近三十年,曹可凡也从来不觉得自己的节目做得好,甚至很少去看,连家里人看那些节目的时候都会赶紧溜走。曹可凡跟记者说,那是因为老觉着自己的栏目“不忍卒看”,“每次看都难受能挑出一大堆缺点。”

  久而久之,曹可凡总结出一个进步的方法,那就是“学习”:向前辈学习、跟同行多交流,向有想法的年轻人学习,发现别人的闪光点。用他的话说便是“不学习就不进步,一个做新闻的人,永远都是在路上”。

  “未来我会努力把《可凡倾听》做好,过去是周播,现在打算改为双播,可能会多花费点时间。”曹可凡信心满满的表示,尽管是个非常小的栏目,也会努力将其做精做细。(完)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