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从冬虫夏草到千年盐田:“东方多瑙河”自然“珍宝”历久弥新

从冬虫夏草到千年盐田:“东方多瑙河”自然“珍宝”历久弥新

2020年10月22日 11:01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社西藏昌都10月22日电 题:从冬虫夏草到千年盐田:“东方多瑙河”自然“珍宝”历久弥新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哪座山、哪条沟产冬虫夏草,我都知道。”挖冬虫夏草,这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查旦乡的群尕一家,一年的经济“必修课”。

  冬虫夏草记载于中国古代中医药文献,作为“东方多瑙河”澜沧江-湄公河发源地,杂多县所产冬虫夏草个头大、成色足,享“中国冬虫夏草第一县”美誉。

  但群尕老家所在的草山不产冬虫夏草,他只能办理相关手续、缴纳费用,每年固定到熟悉的产区采挖。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寒地带风餐露宿四十天,群尕和儿子就能获得三万多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

  三年前,重庆小伙李华瞅准商机来到杂多县,开店收购冬虫夏草,再发往中国国内客户,部分又销往海外。

  “这里的冬虫夏草名气大,每斤800根左右级别的冬虫夏草属上等,每斤价格超过十万元,普通的低至五六万元。”李华介绍,“如今,大家越来越注重养生,当年收的冬虫夏草不够卖,留不到下一年。”

  李华一家人在青海、西藏、广东经营五家店,主营冬虫夏草。至于年收入,李华笑而不答,但他透露,“五家店一年能收约一吨的冬虫夏草”。

  同样作为自然馈赠的“珍宝”,从杂多县沿澜沧江而下,在海拔两千多米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的盐田,历经千年不衰。作为人类必不可少调味品,当地所产之盐曾一度可抵黄金。

  中新社记者在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加达村的澜沧江两岸河床看到,以木头当支架、平铺红土而成的盐田,每块大小跟床相近,依山傍水连成片的盐田宛如“眼影盒”。

  据加达村村民扎西拉姆介绍,澜沧江河床上的盐井卤水,呈黄、绿、蓝等不同颜色,尤以黄色卤水咸度高,“过去,女人们用肩挑、用桶背,把卤水倒进自家的水池沉淀、过滤,再到盐田晒盐、收盐。”

  “现在,我们用盐不再换茶叶,而是换大米、玉米、青稞,或直接换钱,有时推销给游客,或者网络销售。”“茶马古道”上的加达村夹在两山之间,扎西拉姆说,“地少,只能靠盐田。”

  “以前,一天得不停地去挑卤水,来回得跑几十趟,”她说,“现在用机械抽卤水,轻松很多。但晒盐、收盐过程,机械无法取代。”

  扎西拉姆一家有25块盐田,每块一年能晒一千斤盐,千年盐田仍是她家重要的经济来源。

  参加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党委宣传部主办的2020澜湄万里行的越南之声驻北京记者站站长吴碧顺说,除了源头区域的冬虫夏草和盐田外,澜沧江-湄公河流经越南后的九龙江流域是有名的“谷仓”“水果仓”,大米、水果远销世界各地,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物产丰饶,是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完)

【编辑:苏亦瑜】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