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铁人”董保柱:让“遮放贡米”飘香缅甸的德宏“袁隆平”

“铁人”董保柱:让“遮放贡米”飘香缅甸的德宏“袁隆平”

2020年08月19日 2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社昆明8月19日电 题:“铁人”董保柱:让“遮放贡米”飘香缅甸的德宏“袁隆平”

  作者 李晓琳 谭庆新

  时至今日,董保柱依然清晰记得年幼时一家8口靠着乡亲们的接济才能勉强填饱肚子的情形。“那时我就在想,长大后要当农业专家,让大家都吃饱。”儿时的梦想犹如一粒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图为董保柱在田间地头 受访者供图
图为董保柱在田间地头 受访者供图

  今年62岁的董保柱是一名无党派人士,现任国家水稻德宏综合试验站站长,二级研究员。2018年,董保柱选育成功的3个优质软米品种(均属于德宏水稻品牌“遮放贡米”)正式通过缅甸国家品种审定,成为中国在缅甸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稻品种。小小“一粒米”不仅为德宏当地农民增了收、脱了贫,还让“遮放贡米”这一历史品牌重放异彩,飘香海内外。他也被誉为“德宏水稻之父”,当地人亲切地称他为德宏“袁隆平”。

  “能吃饱”的梦想

  董保柱1958年出生于云南省腾冲市新华乡的一个农村家庭,在他的童年记忆里,饥饿是生活的底色。“让大家能吃饱”的梦想孕育出源源动力。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董保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云南省德宏州农科所工作。

  当时正值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董保柱卷起裤腿与村民一起耕田、耙地、插秧,晚上就住在寨子里老百姓家中,戴着高度眼镜在昏暗的灯光下整理数据资料。参加工作38年来,田间地头和实验室是他固定的家,近在咫尺的宿舍楼却成了他的临时落脚点。

  “董老师,怎么这么拼啊?”当地老乡问起时,董保柱总是乐呵呵地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现在干的又是农科工作,有感情啰。”

  田埂里的“铁人”

  “董老师,铁人一个。”提起董保柱,身边人常用“铁人”来形容他。水稻育种、选种必须在高温大棚里做实验。2013年的一天,由于连日劳累加上持续高温作业,董保柱一头栽倒在田埂上,正当大家劝说他去医院检查住院时,他说了句“不要紧”,又踉跄着察看稻田去了。后来到医院体检时才发现:肋骨2根骨裂、1根骨折,同事们被他这种工作起来不要命的“铁人”精神深深折服。

  多年的深耕劳作让董保柱换上了糖尿病、胆结石等多种疾病,家人和同事劝他多休息,他却笑着说,“工作就是缓解病痛的药嘛。”

  “一粒米”的力量

  曾经,德宏的“遮放贡米”享誉全国,但由于生长周期长、产量低,这一品牌一度淡出大家的视线。董保柱经过10多年的潜心研发,终于培育出了米质好、产量高、省水省肥省工的生态优质品种,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脱贫种”。如今,董保柱不管到哪里出差,都要背上一口电饭锅,用当地的水煮自己培育的优质米让大家品尝对比,以促进研发工作。

  2018年,董保柱选育成功的3个优质软米品种正式通过缅甸国家品种审定,成为中国在缅甸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稻品种。小小“一粒米”不仅为德宏当地农民增了收、脱了贫,还让“遮放贡米”这一历史品牌重放异彩,飘香海内外。

  在董保柱心里,这“一粒米”值千斤重。正是这“一粒米”,让大家从“吃饱”“吃好”再到“过得好”。(完)

【编辑:叶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