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广州时代变迁:从清一色麻花辫、小平头到发型“百花齐放”

广州时代变迁:从清一色麻花辫、小平头到发型“百花齐放”

2020年08月06日 20:0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广州时代变迁:从清一色麻花辫、小平头到发型“百花齐放”
    店内理发椅 罗素玲 摄

  中新网广州8月6日电 题:广州时代变迁:从清一色麻花辫、小平头到发型“百花齐放”

  作者 蔡敏婕 陈治 骆怡

  时代的变迁,渗透到城乡各个角落,“改头换面”的不只是城市街道、乡村、公园等,还有人们的衣着打扮、发型。从清一色的麻花辫、小平头,到各式发型“百花齐放”。发型的更新换代和发廊的变迁,见证小康生活下民众的“发样年华”。

  “操世上头等大事,理人间万缕青丝。虽只是毫末技艺,却依然顶上功夫。”此句中所说的“头等大事”,就是理发。

刮胡须 罗素玲 摄
刮胡须 罗素玲 摄

  在广州市从化区街口街西宁中路的一个巷子里,有一家理发店,店的规模不大,生意却格外好。店老板是一对夫妻,40年前,他们开始从事理发行业,通过这些年的努力过上幸福生活。尽管店里的装潢与现在寻常店铺无异,但是师傅手中的需要手工操作的剃头工具,还有传承至今的老手艺,诉说着它的年代感。

  上世纪80年代,一些剃头师傅会背着工具箱走街串巷、进村入户,箱子里装着剃头刀、剪刀、梳子等,边上还悬挂着一条用来打磨剃头刀的宽布条。如果有村民需要理发,师傅会直接去到村民家里。

  村民坐在自家凳子上,师傅摊开一张白布围在其脖子上,然后用绳子系紧,接着拿出工具开始梳头、剃头。有些师傅喜欢聊天,边剃边聊,剃一个头可能要花上1个多小时。

街头理发 罗素玲 摄
街头理发 罗素玲 摄

  上世纪90年代,在镇上的理发店剃头,经常要排长队。特别是临近春节时,大家都想剃个“靓头”来过年,而当时镇上却只有两间理发店。

  广州市民龙娴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开始流行烫发,她烫完卷发回到家后被母亲指责。次日,她只能把头发绑起来。

  如今的理发店、发廊遍布城乡,洗剪吹、烫发、染发、头发护理等服务项目繁多。理发,已从单纯的修理头发,发展为一种生活享受;从出于劳动、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发展到个人时尚的需求。

  发型也可谓花样百出,男的有背头、飞机头、铲青、锡纸烫等,女的有梨花头、波波头、空气刘海等,且头发可染成金色、红色、巧克力色……甚至还有前卫的年轻人热衷将头发染成白色,不禁让人感叹时尚的包容性。

抹刮胡泡沫 罗素玲 摄
抹刮胡泡沫 罗素玲 摄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世纪80年代剃头仅需几角钱(人民币,下同),现在动辄要40元到50元。设计发型,连染带烫,至少几百元,但服务体验舒适和造型效果悦目。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审美观念的转变,沿街商铺,已很难看见有传统剃头铺、理发室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装修华丽、设备先进的发型设计室和美发店。旧时的理发师傅多为年长的人,而如今的发廊已是打扮潮流、发型时尚的“Tony老师”的天下了。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些新式发廊的理发项目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在城市的角落里,仍有几个剃头师傅仍在路边坚守着旧时的“行头”,以天地为理发室,与自然风和城市喧嚣相伴,且理发价格只要10元,包含理发、刮胡须的服务。这对于追求简便快捷的男同胞来说,无疑是个“平靓正”的选择。(完)

【编辑:房家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