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云南玉溪磨皮村的“磨皮”改变

云南玉溪磨皮村的“磨皮”改变

2020年08月06日 17:5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云南玉溪磨皮村的“磨皮”改变
    图为磨皮村开展医疗义诊活动。玉溪市委统战部供图

  中新网玉溪8月6日电 (黄瑞)“磨皮”是美颜软件常见的功能,磨皮后的画面会变得柔美,颜值提升。

  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甸乡,也有一个叫“磨皮”的村庄。该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89户1557人,99%以上为彝族。多年前,磨皮村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甘蔗、烤烟,产业单一、效益低下,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活贫穷,2013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

  按照中共中央和云南省委、玉溪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要求,民盟玉溪市委和市工商联先后结对帮扶磨皮村,充分发挥优势,共同探索出一条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与生态资源相融合的路子,形成了“产业建设带动脱贫攻坚”“村企结对共奔小康路”的磨皮经验,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3人于2018年10月全部如期脱贫。

  如今,脱贫后的磨皮村也好似被“磨皮”一般,一幅生活美好、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画面,呈现在人们眼前。

  土地流转转出“致富宝典”

  2014年初,玉溪市工商联牵头协调,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褚橙”落户磨皮村。“不种庄稼,吃什么呀?”面对这一机遇,祖辈植根于土地的村民却犹豫起来。市工商联驻村新农村指导员蒋易明联合平甸乡为民服务队,一户户讲解产业政策,一点点给大家算账,对比土地流转前后的收益。慢慢的,村民的疑虑消除了,6个小组208户农户自愿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将4700余亩山地出租。2014年4月,第一笔5年租金1600余万元全部送到208户农户手中。

  为确保土地流转群众的利益最大化,玉溪市工商联联合村“两委”多次与公司协调,促成公司与租地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建立了有利于租地农户的土地流转租金增长机制、用工保障机制和“大园区小业主”的经营模式。这样一来,村民收入来源从单一的甘蔗收入转变为“土地流转收入+管护收入+务工收入”的多元收入模式,3笔账算下来,每户年收入能达到4万元以上,比之前栽种甘蔗翻了至少一番。

  “没有土地流转,没有柑桔种植,就实现不了我的购房梦。”2016年3月,拿到第一笔5年租金的农户杨文学在县城购买了一套116平方米的单元房。

  精准帮扶扶出“产业大户”

  因村民对种养殖技术掌握不够,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及时,产业发展存在“短板”制约。民盟玉溪市委和市工商联领导班子经过多次调研,与村“两委”反复研究,在持续开展土地流转增收致富的基础上,确立了“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产业培训、培育经营主体、拓宽增收渠道”的精准帮扶思路。

  同时,探索出“核桃+林下种养殖”“核桃+林下土鸡养殖”的新型路子,拓宽产出综合效益。2017年,引进云南睦群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到沙迷达村建立“魔芋种苗繁育基地”;2019年,引进新平黎鸣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对农户实施“种苗、饲料、技术培训、产品收购”等系列化服务,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产业支撑长效机制的同时,民盟玉溪市委和市工商联还积极帮助土地未流转地区农户持续提高自身种植养殖技术和营销本领,推动烤烟、蔬菜、甘蔗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增收。2019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2678.15万元,比2013年增加970万元,增长176.1%;农民人均纯收入10896元,比2013年增加5867元,增长85.7%。

  科学规划划出“幸福新村”

  为使扶贫提升持续有后劲,民盟玉溪市委协调盟员黎爱红、爱心企业玉溪玉力测绘地理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编制了《新平县平甸乡磨皮村建设规划》,成为新平县第一个集脱贫巩固、产业布局、美丽家园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于一体的乡村规划。

  截至2019年底,以保护、传承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磨皮花鼓舞”为切入点,建成“磨皮彝族花鼓舞文化传习馆”,发展乡村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磨皮第一站”的条件基本具备;全村11个自然村(小组)老年活动室、健身场、公益房等公共设施全面配套,通组道路硬化、村组公益房实现全覆盖,建筑面积617.16平方米的“磨皮光彩小学”硬软件设施达到“一流完小”标准,村卫生室标准化达标率100%,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产业硬了,规划好了,村庄美了,腰包鼓了,日子也好过了。据相关部门统计,2014年前,全村能建盖新房的农户每年仅两三户,土地流转后,部分农户当年就盖起“洋房”,截至目前,全村新盖、翻盖“洋房”191幢。

  “在我的记忆中,曾经的磨皮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不仅崭新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大部分乡亲也都盖起了新房、开起了小轿车,全部旧貌换新颜。”玉溪师院附中老师杨永福说。

  目前,磨皮村正在全力打造全乡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磨皮村的幸福,写在村民的笑脸上。(完)

【编辑:房家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