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专家热议“全方位、全周期”肿瘤管理观念

专家热议“全方位、全周期”肿瘤管理观念

2020年06月09日 11:1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如何破解癌症防控难题?专家热议“全方位、全周期”肿瘤管理观念

  中新网北京6月9日电 (记者 李亚南)多种发病高危因素交错且难以控制,导致癌症防治问题一直难以破解。数百位肿瘤诊疗和跨领域专家在近日于京举行的“2020中国肿瘤健康管理大会”上,就推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理念在肿瘤领域进一步落地建言献策,以帮助更多肿瘤患者改善预后,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1月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趋势、环境污染、生活方式改变等发病高危因素交错且难以控制,导致癌症防治难度大。据介绍,中国一半以上肿瘤患者发现即处于中晚期,虽然一线城市某些龙头专科及三甲医院优势科室的治疗水平位于国际前列,但在更广大的地区乃至基层医疗机构,癌症治疗不规范、用药不合理、癌症治疗伴随副作用大、精准性差等现象仍普遍存在。

  为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2030”战略在肿瘤领域落地,由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中国癌症基金会等联合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2020中国肿瘤健康管理大会”6月5日至12日于京召开,数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与国内外数百位肿瘤诊疗领域及心血管、内分泌、妇科生殖等跨领域专家线上交流,围绕健康中国肿瘤管理、肿瘤筛查与早诊早治、乳腺癌规范诊疗与质量控制、跨学科管理、肿瘤合理用药等多方面话题深入探讨,并以乳腺癌作为恶性肿瘤“慢病管理”标杆,结合中国肿瘤防控与诊治实际,为下一步系统性丰富和完善肿瘤防控体系,推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理念在肿瘤领域进一步落地建言献策。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刘芝华教授指出:肿瘤致病因素复杂,从技术上攻克癌症,需要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医药卫生产业协同攻关。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从癌症的病因学、发病机制、高危因素防治、筛査和早诊早治、精准诊疗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出发,集中优势资源联合科技攻关,进一步推广肿瘤治疗新技术的应用和加速新药研发进程,通过科技进步提升肿瘤治疗水平。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指出:“虽然我国的癌症五年生存率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整体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提升空间。实现癌症总体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有责任进一步协同各地癌症中心和质控中心,继续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和质量控制工作。努力建成国家肿瘤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着力推进省一级肿瘤中心全覆盖、省级肿瘤登记年报信息发布,推动癌症防治行动落实。”

  中国政府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将恶性肿瘤列入慢性疾病管理范畴。乳腺癌作为目前国内治愈率最高,生存期最长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肿瘤慢病的“代表”病种。

  “在国家‘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健康方针下,以乳腺癌作为实现肿瘤‘慢病管理’的标杆,共同倡议、实践肿瘤健康管理理念,让更多的肿瘤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回归社会,一直是各界关注热点,”著名心血管专家张运院士表示,“对肿瘤患者伴随疾病的主动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更要以科学理念和更紧密的跨领域协作对现有治疗理念不断突破,系统丰富肿瘤防治工程,其中保障肿瘤患者心血管健康也是所有心血管专家的使命与职责。”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强调:“实现对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全方位’提升,要着眼于以患者健康为中心,在治疗癌症的同时,通过跨学科协作,将对伴随疾病风险的干预关口提前,并在慢病管理期,对患者包括疾病与整体健康的长期随访以规范化的形式固定下来,贯穿全部治疗周期乃至整体生存期,通过患者、家庭与跨领域医生的共同努力,促进患者预后,以良好的状态回归家庭和社会。”

  据介绍,目前中国乳腺癌5年生存率为83.2%,但与美国5年生存率90.2%的数字相比仍存差距。进一步大幅度提高中国乳腺癌治愈率,早诊早治是重要一环。《乳腺癌随访及伴随疾病全方位管理指南》《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规范》等的发布,有助于通过规范化的指导原则与行动路线图,将乳腺癌防控战线覆盖到癌前周期的健康人群。

  不仅如此,目前乳腺癌诊疗模式也由“经验医学”经过“循证医学”发展为“精准医学”阶段。“当前多基因突变检测主要应用于多线治疗失败的乳腺癌患者,我院同时对患者的乳腺组织和外周血DNA进行二代测序,检测范围覆盖乳腺癌高频突变基因,指导精准治疗。未来,分子分型下的靶点挖掘、精准治疗是乳腺诊疗的发展方向,最为理想的状态就是可以达到按驱动性基因改变对患者进行靶向治疗。”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表示。(完)

【编辑:白嘉懿】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