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中新网评:李兰娟院士脸上的压痕与心中的牵挂

中新网评:李兰娟院士脸上的压痕与心中的牵挂

2020年02月21日 19:0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2月21日电 题:中新网评:李兰娟院士脸上的压痕与心中的牵挂

  本网评论员:辛苹

  2月20日,结束重症监护室查房之后,护目镜和口罩在李兰娟院士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医者仁心,大爱有‘痕’,看着心疼!”这道印痕深深打动了网友,让人直呼心疼。

  73岁的李兰娟,自2月2日凌晨率医疗队抵达武汉,就开启了十几天如一日的作息模式:赴医院会诊、回驻点撰写文字材料及远程指导实验室工作。她早上8点就开始工作,连续几天都是凌晨2点睡觉。

  其实,李兰娟1月份曾赴武汉研判疫情,回来后多次请缨带队去武汉。当她收到出发的通知时,匆忙收拾了一些行李当天就启程。此时她心里急切牵挂的,就是正经受病毒威胁的患者们。她说,希望把危重症病人救回来,已做好了长期在武汉奋战的准备,什么时候回来还没考虑过。正是对患者的牵挂,让她披上铠甲、忘却风险,再次在病毒肆虐的战场上成为勇士;正是抗击疫情使命的召唤,让她73岁依然满腔热血,打着持久战,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松。

  我们注意到,李兰娟工作的地点是收治了700余位重症及危重症病患的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可为疫区中的最重区,前线中的最前线。作为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她依然如同普通医生一样,进入病房,进入“红区”查房。

  “面对面交流是增加他们信心的一种方式。”李兰娟说。

  疫情突袭,正是李兰娟这样的泰斗、国士,给了国人信心。搜索李兰娟的履历,我们可以发现:2003年,在抗击“非典”时,李兰娟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措施;2018年,李兰娟领衔完成的有关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的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什么叫明星!这就叫明星,这叫民族的脊梁!”网友们这样的评价。这是对医者最高的褒奖和无限的敬意。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疫情发生以来,李兰娟等一批顶级专家,已经成为全国最亮的明星、最红的网红、最有影响的意见领袖、最重磅的流量担当。他们的专业意见被亿万民众所听从,他们奔忙的身影被亿万网友所牵挂。

  职业精神和使命担当,是他们众望所归的根本原因。正是这些 “国宝级”专家的一次次冲锋陷阵、一次次苦心钻研,铸就了医者的职业丰碑。

  在李兰娟院士身后,我们还能看到千千万万白衣天使的身影。他们从全国各地驰援,在危难中逆行,将生死置之度外。“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人类,我将首先考虑病人的健康和幸福……”这就是医者仁心的崇高誓言。

  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疫情发生以来,从全国驰援和湖北本地的数万医务工作者夜以继日、连续奋战,有的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这就是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向这些人献上最真挚的敬意呢?而这样的情况下,竟还有人在网络上充满恶意地揣测,也还有人对医护人员颐指气使态度蛮横。

  关心、爱护医务工作者不能仅停留在几句溢美之词。理解、尊重、配合,一遍遍重复,需要内心真正的认同。我们不能总是闻鼙鼓方思良将,逢大疫才念良医。

【编辑:刘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