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红树林面积全国第一 “海岸卫士”筑牢绿色长城

2019年06月13日 09: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广东红树林面积全国第一“海岸卫士”筑牢绿色长城
    在广东江门台山镇海湾国家红树林湿地公园,众多鹭鸟栖息于红树林之上。 陈骥旻 摄

  中新网广州6月13日电 题:广东红树林面积全国第一 “海岸卫士”筑牢绿色长城

  作者 程景伟 黎明 陈日强

  傍晚时分,刚送走一场“龙舟水”的广东江门台山镇海湾国家红树林湿地公园,鹭鸟成群掠过水面,栖息于红树林之上。面对江上来往的船只,它们依然“我行我素”。落日余晖中,渔民、鸟类、连片的红树林,共同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红树林是鸟类的乐园,也被公认是“绿色的海岸卫士”。广东红树林面积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在南粤数千公里的海岸线中筑起了“绿色长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绿色生态屏障。

  红树林面积恢复至1.4万多公顷

  据相关文献,从世界范围看,由于人类活动,全球红树林面积正在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从1950年代至上世纪末,全国红树林面积锐减了55%。广东省也不例外,红树林面积锐减了一半以上,导致海岸环境恶化。

  记者日前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近数十年来,广东红树林面积历经锐减到回升的两个阶段。1950年代广东约有红树林4万公顷(含海南和广西北海),1960-1970年代的围海造田、1980-1990年代的滩涂围塘养殖、省级行政区划调整以及199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建设,使红树林面积不断减少。根据《广东省红树林资源调查报告(2002年)》,1981年广东省红树林面积约1.8万公顷,1990年代初约1.5万公顷,至2001年仅剩1万公顷。

  1991年起,广东红树林面积持续下降的势头逐渐得以遏制,并缓慢回升。据2018年广东省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最近补充调查数据统计,全省红树林面积恢复至1.42万公顷。

  台山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发生的变化,堪称广东红树林保护发展的缩影之一。该公园规划总面积549.2公顷,是目前珠三角地区保存最完整、连片面积最大的一片红树林。

  “这里几年前还都是‘咸围’(指‘咸淡水养殖场’),现在种植的很多是秋茄树。”在台山深井镇小江码头,指着眼前大片茂密的红树林,台山市林业局营林科技股股长王炳新对记者称,当地整治镇海湾的非法围海养殖,恢复了大片的滩涂湿地,为红树林生长和鸟类栖息腾出了更多的空间。

  地处广州最南端珠江入海口西岸的南沙湿地,为人工形成,原为珠江入海口滩涂,在上世纪围海造田中成陆。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南沙湿地大量增种红树林,还专门划出浅滩区域供候鸟觅食。

  鸟类尤其是珍稀鸟类增多,从侧面反映了南沙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据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统计,近年来,南沙湿地每年吸引了数以十万的候鸟到此过冬,目前监测发现的鸟类多达180种。尤其是,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黑脸琵鹭被观察到的数量逐年上升,2014年曾有10只黑脸琵鹭到访,2015年和2016年均发现20只,2017年发现24只,2018年增加到了40只。

  红树林被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

  广东红树林面积回升的背后,是近年来该省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红树林资源。

  红树林保护地体系初步成型。广东通过将红树林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加强红树林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目前,全省现有18061.7公顷红树林及其宜林地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际重要湿地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湿地公园6个,总面积达8.04万公顷。

  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基本到位。广东省人民政府把湿地保护工作作为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出台《广东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提出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加快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完善湿地保护体系。

  红树林保护和恢复工程有序推进。“十一五”以来,广东省林业部门贯彻实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广东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6-2030年)》《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规划(一期、二期、三期)》。“十三五”时期,广东落实中央、省级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1.4亿元,投资1.1亿元实施了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红树林保护共建共享氛围初步形成。近年来,广东除了依托“世界湿地日”等开展一般性、常规性保护宣传活动外,2014年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湿地保护协会,为社会各界参与推动湿地保护事业发展搭建平台。广东还注重打造湿地科普宣教基地,如正在深圳筹建的中国红树林博物馆,将建成国际一流的红树林科普教育中心。

  广东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坦言,虽然当前广东红树林保护和发展事业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总面积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3个“难”和1个“不健全”:难以落实保护恢复用地、难以突破保护修复技术、难以足额落实修复资金、红树林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六大举措确保广东红树林焕发生机

  根据《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16-2025年)》,到2025年,广东要新种规划建设红树林2392公顷左右,对保护区内和天然的红树林进行严格保护,对人工种植的红树林进行科学利用,不断完善管理和保护机制,加强监测和巡查,确保广东红树林焕发生机活力,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构筑海上生态安全屏障。

  广东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东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努力推动红树林保护与发展工作:优化布局,留足红树林保护发展空间;定规立矩,落实最严格的红树林保护管理措施;突出重点,严格红树林自然保护地管理;工程带动,统筹实施红树林系统生态修复重大项目;注重民生,营造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攻关协作,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科技支撑。

  在全省红树林专题普查的基础上,广东将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接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组织编制《广东省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2019-2025年)》。

  同时,广东将积极构建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补充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开展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界限核准和勘界立标;结合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和绿色生态水网建设,大力建设湿地公园,优先将功能区位较为重要、受威胁较为严重的湿地纳入湿地公园管理,逐步扩大红树林受保护面积。

  广东将在粤东、粤西、珠江口分别建设一批红树林可持续经营、生态旅游、保护与高效利用、渔船避险项目;建设1-2个国有单位为主导的红树林引种驯化、高质量种苗培育基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水鸟迁徙廊道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不断改善湾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升湾区在“一核一带一区”格局中的示范作用和引领能力。

  此外,广东计划打造一批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科普宣传教育基地;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推动红树林自然教育进学校、机关、企业、社区。(完)

【编辑:李玉素】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