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北明珠”白洋淀:城与淀的共兴之路

2019年01月05日 16: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河北雄安1月5日电 题:“华北明珠”白洋淀:城与淀的共兴之路

  中新社记者 鲁达 崔涛

  步入隆冬的河北白洋淀,水面结冰。有居民撑着冰床,载着生活物资,在冰面上行走。摄影爱好者张学农漫步淀区,用相机记录下城淀共融的画面。

资料图:民众坐“冰床”到白洋淀里游玩。<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韩冰 摄
资料图:民众坐“冰床”到白洋淀里游玩。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浅湖型湿地,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称为“华北之肾”和“华北明珠”。

  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是雄安新区的重要功能定位之一。白洋淀不仅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而且是雄安新区蓝绿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至关重要。

  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河北省委、省政府近日正式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该规划共9章27节,对白洋淀生态空间建设、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水污染治理、淀区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管理创新等进行了全面规划。

  河北省环保厅监察专员、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曹海波表示,白洋淀的生态环境污染源包括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外源污染主要来自于长期入淀的府河和孝义河,它们入淀的水都是上游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污水,年入淀量达1.2亿方。内源污染来自白洋淀淀区39个淀中村、37个淀边村居住着的10万居民。虽然目前淀区内的居民生活区域有152个小型污水处理站,可以处理一些垃圾、污水、粪污,但处理效果并不理想。

  过去一年里,雄安新区启动白洋淀综合整治攻坚行动,高标准、严要求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恢复“华北之肾”功能。新区开展了“洗脸工程”,发布“禁渔令”,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和“走遍雄安”行动。据统计,雄安新区三县“散乱污”企业13531家全部完成整治、606个纳污坑塘和5条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11395个入河入淀排污口被封堵。

  按照“控源—截污—治河”系统治理思路,白洋淀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正紧密推进。据了解,雄安新区将以白洋淀农村污水、垃圾等环境问题一体化综合系统治理项目为试点,全力推进新区农村村容村貌改善工作,试点成功后将面向新区全域农村推广,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张学农用相机记录下了白洋淀的变迁。最近一年,他感觉白洋淀的变化尤为明显。“淀里水质变好,垃圾减少,夏季还见到了青头潜鸭等珍稀鸟类,说明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在提升。”张学农说,更重要的是新区民众的环保意识加强了。

  安新县圈头乡西街村村民陈老民是清洁工,每天清理该村码头区域约30多亩水面的垃圾。做了5年多清洁工的陈老民说,现在淀里的生活垃圾已很少,他的劳作时间也大幅缩减。

  河北省委、省政府近日还下发了《关于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2年,白洋淀环境综合治理要取得显著进展,生态系统质量初步恢复;到2035年,白洋淀综合治理全面完成,淀区生态环境根本改善,良性生态系统基本恢复;到本世纪中叶,淀区水质功能稳定达标,淀区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白洋淀生态修复全面完成。

  对于白洋淀的未来,新区民众有着美好的憧憬。陈老民期望未来继续做清洁工,维护这片美丽的淀泊。张学农想用相机见证白洋淀再现“华北明珠”异彩。(完)

【编辑:刘湃】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