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武汉一中学生串起全班56位同窗姓名 为班级作赋

2018年12月06日 15: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武汉一中学生串起全班56位同窗姓名为班级作赋
    学生们正在朗诵班级赋 刘江华 摄

  中新网武汉12月6日电 (武一力 刘江华)“晓骚客之文赋,惊魏武之挥鞭;叹俊彦之骇俗,慕宗悫之长风;逢新燕啄春泥,雄鹰翀伴浩宇”。近日,在武汉市武钢三中第32届科技人文艺术节上,高一(5)班全体同学朗诵的《“钢三”五班赋》,受到师生好评。

  记者了解到,这篇班级赋由该班学生彭文凯主创,全文约350字,运用了大量艺术手法和生动的意象,气势雄浑,意境高远。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全班56位学生的名字都巧妙地出现在文中,如“俊”、“浩”、“翀”等字。

  在本届科技人文艺术节开展之前,彭文凯了解到有《经典咏流传》这个比赛项目。“我当时灵机一动,为何不把同学们的名字嵌入文章,为班级作赋呢?”他说。

  有了想法之后,彭文凯查阅大量资料,并耐心分析、研究全班同学的名字,花费两小时便写成《“钢三”五班赋》的初稿。后来,他通过与同窗们交流探讨,几易其稿,最终成文。

  彭文凯表示,自己平时喜欢阅读古诗文,对于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也有一定写作能力,先后三次获得“楚才作文竞赛”奖项,所以能够顺利完成这篇班级赋。

  “事实上,现在学生普遍对于传统还是十分痴迷的,比如古风诗词以及汉服,在学生中都相当有影响力。我们不过是顺势而为,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而已。”武钢三中语文特级教师邹正明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增强国人的底蕴和骨气。

  据悉,1986年武钢三中在武汉市高中中率先开办科技人文艺术节,至今已是三十余年的情怀。

  武钢三中学工处副主任夏璇表示,教师的创新和与时俱进,将舞台还给学生是传统学生活动焕发青春的秘诀。(完)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