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造福工程”造福“连家船民”:搬上岸,能致富

2018年10月02日 11: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福建泉州渔船。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福建泉州渔船。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新社福建宁德10月2日电 题:“造福工程”造福“连家船民”:搬上岸,能致富

  中新社记者 叶茂

  早上8时,刘德仁如往常一般,带着器具,驾驶着渔船,来到海面上的养殖区域作业。刘德仁告诉中新社记者,靠养殖,年均收入有10万元(人民币,下同),“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现年56岁的刘德仁,是福建省福安市溪尾镇溪邳村村民。过去,他和祖祖辈辈一样,终日漂泊于水上,讨小海为生。这些渔民俗称“疍民”,也就是“连家船民”,“上无片瓦,下无寸土”。

  回忆当年,刘德仁说,一家人终年挤在一条小渔船上,粮食不够吃,孩子上不了学;台风天担惊受怕,在避风澳口内,一个人在船头整天整夜守着船,就怕脱锚,连船带人被吹走。

  溪邳村是福安市“连家船民”聚集的纯渔业村,全村有632户2716人。上世纪60年代开始至80年代末,“连家船民”开始先后零星上岸。但因为没地没钱、受教育程度低、除了捕鱼无其它专长,岸上的生活同样不好过,他们又回归“连家船民”的老日子。

  直至上世纪90年代,宁德启动“造福工程”,拉开“连家船民”大规模搬迁上岸的序幕。随后,“连家船民”上岸定居被列入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政府免费提供土地,配套建设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而且“连家船民”上岸建房还有资金补助。

  “造福工程”是福建在中国率先实施的一项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将老百姓迁出生产生活条件相对恶劣的地方,帮助他们脱贫致富。20余年来,“造福工程”造福溪邳村,在荒芜滩涂上建起了溪邳新村和6个“连家船民”安置点。到2013年,该村全部上了岸。

  刘德仁200多平方米的新居,就坐落于溪邳新村中,“住到岸上新房子感觉舒服多了,有台风也不怕。”刘德仁家里用上了彩电、冰箱等电器,也用上了煤气,“以前船上煮饭都得烧柴片,每次煮饭整艘船黑烟弥漫。”

  “搬得走、住得下”,还得“稳得住、富起来”。村民们临海而居,靠海吃海,不过“吃法”与以前不一样。溪邳村党支部书记江宽全说,上岸定居后,村里鼓励“五业”发展,大力发展养殖业、扩大海上运输业、深化产品加工业、引资创办新企业、富余劳力广就业。

  靠着小额信贷政策,刘德仁从早年的零星养殖,慢慢扩大养殖规模和养殖种类。而他的两个儿子外出务工,也有每年10来万元的收入,“儿孙自有儿孙福,希望儿子今后自己创业,越过越好。”

  如今,溪邳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850多元,增长到2017年的18756元;全村“五业”的产值达1亿多元。

  与溪邳村一同演绎“造福工程”新故事的,还有福安市下白石镇的下岐村。下岐村中,“小洋楼”矗立,道路整洁;“渔民广场”上,三两村民休憩闲聊,孩童们追逐打闹,欢声笑语一片……全村780多户“连家船民”过上了岸上的新生活。

  村民江五全上岸定居后,成了一名船舶管道安装工,还和哥哥合伙从事外海捕捞,年收入不断增加。村民江成财带领村民大规模养殖海蛏,让100多户“连家船民”摆脱了贫困;又组织30多名“连家船民”合股成立工程队,走南闯北承包打桩工程,生意越来越红火。

  昔日的“连家船民”,岸上新生活蒸蒸日上,演绎一段“搬上岸、能致富”的佳话,成为改革开放40年来福建发展与变迁的生动写照。(完)

【编辑:赵一凡】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