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黄山”说黄山:39年前邓小平的嘱托实现了

2018年10月01日 13: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黄山10月1日电 题:“老黄山”说黄山:39年前邓小平的嘱托实现了

  作者 余皓

  黄山,是中国山岳旅游景区的典型代表。39年前,邓小平的一句“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掀开了黄山乃至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篇章。又到“十一”黄金周,记者来到这里,探访了数位见证黄山旅游业发展变迁的“老黄山”。

资料图:秋雨洗礼后的安徽黄山风景区雾气缭绕,秋风清爽。 叶永清 摄
资料图:秋雨洗礼后的安徽黄山风景区雾气缭绕,秋风清爽。 叶永清 摄

  作为当年邓小平登黄山时驻足玉屏楼宾馆的贴身服务员,59岁的吴建明是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公司的负责人,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商量着黄山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案。

  “在黄山工作这么久,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时小平对我说的‘好好干’!”吴建明40多年的职业生涯,一直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这句嘱托。

  1988年,黄山风景区引进外资筹建西海饭店,吴建明作为中方董事和人事部经理,在景区酒店中首次建立了现代化的管理体系。“管理的规范化,促进了服务水平提升,游客们的旅行体验变好了,对黄山的好感就更加深刻。相比起39年前,黄山的旅游服务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吴建明说:“如今黄山的旅游开发,不局限于山上的风景,而要实现‘走下山’和‘走出去’,通过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向更多游客多角度地展现黄山的山水人文之美。”而文创产品的开发,也多了一扇游客了解黄山的窗。

  吴建明介绍,除了文创产品,黄山还将通过打造IP(知识产权)形象等方式,进行旅游开发的“二次创业”,吴建明在为这项事业努力着。

  同样作为当年邓小平游览黄山的服务人员,景区职工汪根华见证了伟人登山的足迹。在黄山脚下的野生猴谷,谈起改革开放以来黄山的发展变化,在黄山工作了大半辈子的汪根华深有感触,

  “邓小平上山时,当时的云谷公路还没有修通,更别提索道等设施了。”汪根华回忆,当时75岁高龄的邓小平拒绝了景区提供的滑竿,用双脚沿着崎岖的山路到达山顶。“莲花峰附近的‘莲花沟’狭窄陡峭,800级的台阶,小平也登了上去。”

  “如今莲花沟已经被新的登山步道所代替,索道更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汪根华曾参与景区首条索道——云谷索道的建设,“最初的索道是往复式的,同时运行一上一下两个车厢,每小时只能运送几百人,而现在的循环式车厢每小时能运送两千多人。”

  建索道、修水库、编纂地方志……参与过黄山多项重点工程建设的汪根华,将摄影从业余爱好变成了职业习惯,成为黄山旅游开发后的第一代摄影师,而他也将对黄山的感情融入进血液中。

  1990年5月,黄山风景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员吉姆·桑塞尔的建议下,补报“世界文化遗产”。汪根华介绍,当时时间紧迫,他在两天之内拍遍了黄山的所有摩崖石刻和文化古迹,一拍就是十几个小时,为的就是让黄山顺利通过评审。

  当年12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4届会议上,黄山成为唯一一个获得批准通过“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风景区。近30年的时光流过,如今的黄山已经荣誉满身:2004年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2012年作为全球首个景区类试点目的地,入选“全球可持续旅游目的地实验区”;2018年7月,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如今,62岁的汪根华已经退休,吴建明也将于明年退休。让他们倍感欣慰的是,当年邓小平嘱托的“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愿望实现了。(完)

【编辑:刘湃】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