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援藏老师和他的44位藏族学生

2018年09月30日 11: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拉萨9月30日电 题:北京援藏老师和他的44位藏族学生

  作者 江飞波

  拉松老人的孙子扎西旺堆在拉萨市第一小学分校(海淀小学)二年级5班就读,由于孩子的父母在西藏阿里地区工作,拉松承担了孙子的监护职责。今年,拉松老人和二年级5班近百位家长都在忧虑一个问题:该班班主任何小波是北京来的援藏教师,明年他将离开拉萨,可是全班44位藏族孩子舍不得他离开。

图为9月27日,课后一位孩子抱着何小波,这位孩子提出,老师要亲吻他一下才让走。<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江飞波 摄
图为9月27日,课后一位孩子抱着何小波,这位孩子提出,老师要亲吻他一下才让走。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为带动西藏教育水平提升,北京市在2014年率先进行“组团式”教育援藏,向拉萨选派50名教师。2017年,援藏教师规模扩大至70人,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教育各学段。来自北京市密云区的何小波便是援藏教师中的一位。

  “何老师是我遇到最细心的老师。”拉松老人说,每天放学,何老师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走出校门,看着孩子被家长接上,才会放心。

  9月27日,中新社记者跟着二年级5班44位藏族孩子一起上了一节小学语文课,课堂上遇到老师提问,孩子们总是争先恐后举手回答。很多孩子没有被选中,还略有失落,课堂气氛欢快而有趣。

  课间休息时,何小波还留在班上,看着孩子们嬉笑打闹,或加入其中。“主要是担心孩子们遇到危险,我留在这里会好一些。”他说,课间时老师留在班上,除了照看孩子,也可以为下节课提前规范课堂纪律,节约其他老师的时间。

图为9月27日,何小波为学生上课。<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江飞波 摄
图为9月27日,何小波为学生上课。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从一年级带到二年级,何小波和44位藏族学生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学生索朗加措的妈妈尼玛卓玛说,她记得有一次要求孩子写课后作业,孩子不高兴不肯写。“我当时也生气了,就给何老师打电话求助,何老师在电话里回复说,几分钟后他要和索朗加措进行视频通话。”尼玛卓玛回忆,随后何老师和孩子视频通话了十多分钟,她看到两人对着手机在做游戏,视频通话结束后,索朗加措就高高兴兴写作业去了。

  “我发现在何老师的教授下,索朗加措写的字比部分高年级的孩子还要好一些。他对待孩子比我们家长更细心。”尼玛卓玛评价。

  何小波说,从北京来到西藏教课并非一帆风顺。他至今还记得2017年8月11日开学当天的情形:“开学分班时,学生次仁曲珍的家长拉着我的手用藏语说了几分钟,我完全听不懂,但对方又很着急。”何小波回忆,当时只好让其他藏族老师帮忙翻译,原来这位家长的两个女儿分在了不同的班级,想让老师都调到一年级5班。何小波了解后,立即帮助家长反映解决。

  何小波所教授的44名藏族学生中,13名是拉萨学生,其余31人分别来自那曲、阿里、山南等地。而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爷爷或奶奶作为实际监护人,在拉萨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这些老人,用汉语交流十分困难。

  拉萨市第一小学分校(海淀小学)校长何君称,为解决与家长的沟通障碍,很多人都成了何小波老师的“临时翻译”,家长通过手机发来藏语语音后,何小波会先给身边的藏族老师甚至公交上遇到的陌生藏族民众听,通过翻译了解家长意图后,他再把自己的回复说给翻译人员听,翻译人员再用藏语回复家长信息。日积月累的沟通,何小波和家长们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对于2019年将回到北京,何小波也感到不舍,但他认为,自己首先要在援藏期间全身心地教授孩子们知识。“我要努力,让这两年成为我和孩子们最美好的时光。”(完)

【编辑:田博川】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