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自强“马娃”:能挣一口饭,就不能等靠要

2018年09月26日 14: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自强“马娃”:能挣一口饭,就不能等靠要
    图为“马娃”驾驶三轮车出门。 范文举 摄

  中新网青海门源9月26日电 题:自强“马娃”:能挣一口饭,就不能等靠要

  作者李隽范文举

  25日,记者来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石嘴镇下吊沟村的一个并不宽敞的院子,一个宽实的背影坐在电动三轮车上。

  “进来,进来……”,宽实背影扭过头招呼来人进门,而后从三轮车上爬下来,用一脸笑容迎上来客。

  记者这才看清,宽实背影的下身却是两条细瘦畸形的双腿,显然无法站立。他用双手支撑着,熟练地向记者“走”来,记者伸出手想扶他一把,他却握住记者的手说了声“你好”。

图为“马娃”喂牛。 范文举 摄
图为“马娃”喂牛。 范文举 摄

  眼前这位“站”起来不过1米高的回族汉子就是颇得村里人喜爱的残疾人马应寿,尽管身有残疾,却不曾有半丝卑微,那双既要走路又要干活的双手,皴裂了无数条细细的口子。

  两岁那年,马娃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致使后来双腿不能直立,走路只能靠双手支撑向前挪动。14岁那年,马娃的父母先后去世,留下了他们兄弟姐妹6个人,无依无靠。

  村里的长辈们对这个自小没了父母的孩子疼惜地叫做“马娃”。“我现在是全村人的马娃。”笑呵呵的马娃并不介意小辈也这么叫他。

  “只要人活着,日子总有办法能过好。”从那时起,马娃就决心一定要自食其力过好日子,不想靠着别人过活。作为长兄,他义无反顾地挑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

  抬灰、翻地、种地、割田、碾场……这些庄稼活儿,腿脚不灵便的马娃样样都干。遇到天年不好的时候,马娃就带着弟弟妹妹到亲戚家要些粮食,过渡一下青黄不接的日子。

图为“马娃”挤牛奶。 范文举 摄
图为“马娃”挤牛奶。 范文举 摄

  煤矿上运煤、工地上拉沙子、给人运送货物,帮别人打杂……几十年如一日,只要有他能干的活儿绝不推辞。

  转眼,弟弟妹妹们到了婚嫁的年龄,尽管家里条件十分拮据,但是马娃依然尽力操办兄妹们的婚事,给他们一个个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

  “我是大哥嘛,父母不在了,我就该尽到父母的责任。”等弟弟妹妹都有了着落。2006年,经人介绍,马娃娶上了媳妇,虽然妻子有智力障碍,庆幸的是他们的两个孩子健康聪明。

  成家后,马娃卖掉了家里的两头牛犊,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帮人们拉送牛羊。起初,马娃从就近买来几只牛犊,而后卖到别处赚取一些差价,1头牛犊有100元的利润。

  不久,同村的马德清找上了马娃。马德清早就知道马娃在牛犊贩运方面经验丰富,而且他为人忠厚老实,希望和他一起做生意。

  “马哥不仅好相处,而且在利益面前是个值得信任的人。”马德清介绍,有很多次他有事走不开,马娃都是雇人一起去张掖。来回500多公里的路程,次次都是凌晨一两点就出发,只为省下那一晚的住宿费。“去年不到一年,我俩跑张掖拉牛有50多趟,每人挣了4万多元。”马德清说。

图为“马娃”为客人挑选牛犊。 范文举 摄
图为“马娃”为客人挑选牛犊。 范文举 摄

  去年,精准扶贫识别时,马娃被确定为贫困户。一家4口每人有6400元扶贫到户资金,马娃用这钱买了两头母牛。“贩运的都是牛犊,有时候一时卖不出去就得在家灌牛奶,先养着。”

  自从做起了牛生意,马娃每天天不亮就拖着残疾的双腿起来干活,凭着自己不屈不挠的劲头,他也走上了脱贫路。

  马娃一家被评定为低保户,一家4口人一年能领到9600元的低保金,一年的残疾补助金也有2400元,这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应抓住机遇,努力脱贫致富,而不是一味地索取。拖着腿能挣回来一口吃的,就不能坐着‘等靠要’。”前段时间,马娃毅然卖掉几头小牛,将去年的贷款还清,他说:“在我危难时政府帮了我,我得有诚信,不能拖欠政府,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良知。”(完)

【编辑:刘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