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春风化雨觅“归途” 法官用10多年大爱唤回失路少年

2018年06月06日 13: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春风化雨觅“归途”法官用10多年大爱唤回失路少年
    南浔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温奕弋与青少年学生交流。南浔法院供图

  中新网湖州6月6日电(胡丰盛 李凤姣)玄色长袍庄严肃穆,法槌一落心头惊悸……面对这一切的,却是一个个稚气未脱而身陷“沼泽”的花季少年。“跟孩子在庭上的相遇是最无奈的一次见面。”面对中新网采访,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温奕弋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怎样帮助他们走上“归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她已经探索十多年。

  1994年考入法院,2005年从事少年刑事案件审判至今,温奕弋说,自己经历了不胜枚举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但是在她眼中,没有坏到骨子里的孩子。

南浔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温奕弋。南浔法院供图
南浔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温奕弋。南浔法院供图

  例如,至今让温奕弋痛惜不已的“孝子”小张。卷宗里,还不到16岁的小张,是持刀冲到别人家里入室抢劫的被告人。“但是我们调查发现,小张是不懂法,才酿成这样的悲剧。他听说妈妈胆囊炎住院,家里又没有钱,就想抢点钱给妈妈看病。”温奕弋表示,许多未成年人因为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而误入歧途,普法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为引领青少年走出思想的迷雾,2003年,南浔法院建院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2013年成立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少年庭),同年挂牌设立“温暖工作室”,对他们救心育心。

  救心育心工作绵绵不绝,十多年来,“归途”之志,始末不渝。

  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温奕弋表示,南浔法院通过细化庭前教育、审前社会调查、法官后语、判后帮教等10余项制度,形成了系统化的少年刑事审判工作机制,实现对30余名外地籍涉案未成年人的监督教育、判后结对帮扶;并与企业合作,建立20个“温暖帮教基地”,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学习机会。目前,该院所有外地籍未成年犯均顺利回归到社会。

  外地民工子女小江,因为聚众斗殴被判缓刑,如今,在企业和法院的联合帮教下,已顺利度过了缓刑考验期。

  “我们不仅仅让他们认识到错误,也会不定期带他们去敬老院、孤儿院,感染他们去传递爱心。小江是我们救心育心事业很成功的案例。他化被动为主动,现已成为慈善事业的热心人士,经常参与公益活动。”温奕弋说,为了增强他们的心理归属感,法院还专门设立“温暖帮教活动室”,购置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法律、科技、文学等相关书籍,开展小型演讲、主题表演等活动。

  “学校教育的中断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温奕弋认为,“我们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积极进行法治教育和法治宣传。”在这样的信念下,“温暖工作室”积极创新,创刊《少年法苑》,并运营同名微信公众号,筹建互动式法治体验馆。“平时学校上课,是抽象的感受。法治体验馆运用VR眼镜、机器人等高科技,使人身临其境,例如拟定设立的汽车模拟驾驶环节,可以让你体验到超速之后的交通事故是什么感觉,更立体地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随着法治关爱环境的营造,浙江南浔地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人数已从2013年的36人下降至2017年的15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刑事案件比例仅为1.8%,保持低位。

  “润物无声”,10多年的坚持,温奕弋用自己的“爱心”,点燃一盏盏心灯,照亮了失路少年回家的路。(完)

【编辑:史建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