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峨眉金顶绝壁上坚守十八年的“蜘蛛人”

2018年05月01日 18: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峨眉山悬崖上的“蜘蛛人” 坚守18年保护景区环境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四川峨眉山5月1日电 题:峨眉金顶绝壁上坚守十八年的“蜘蛛人”

  作者 贺劭清

  5月1日下午,峨眉金顶舍身崖外翻腾的云海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赏。舍身崖护栏旁,年近五旬的“蜘蛛人”彭文才正为徒弟卢付艮仔细检查身上的攀岩装备。几分钟后他们将在万丈绝壁上进行“五一”假期结束前最后一次高空作业。

卢付艮正在崖壁上清理游客丢弃的垃圾。 刘忠俊 摄
卢付艮正在崖壁上清理游客丢弃的垃圾。 刘忠俊 摄

  舍身崖崖壁近乎垂直,晴时深不见底,阴时如在云端。峨眉山风景区将在舍身崖清理垃圾的环卫工人称为“下崖工”,游客与附近居民则更愿意亲切地称呼他们为“蜘蛛人”。此时离彭文才第一次成为“蜘蛛人”进行高空作业,已经过去了十八年。

峨眉山金顶游人如织。 刘忠俊 摄
峨眉山金顶游人如织。 刘忠俊 摄

  “我从小在峨眉金顶长大,用四川土话说就是‘山里娃’,峨眉山上每朵云每天都会变幻不同色彩,我在悬崖上看了十八年也没看够。”他说,在悬崖绝壁上工作虽然累一点,但能让家乡变美,心里十分自豪。

  彭文才回忆,他2000年刚在金顶参与下崖工作时设备较为简陋,需要十几个环卫工人在上面拉动绳索帮他上下,2006年后景区管委会更换了专业设备,每次高空作业只需要两三个人相互配合即可。

山地救援队的队员们也来到金顶帮助清理崖壁下的垃圾。 刘忠俊 摄
山地救援队的队员们也来到金顶帮助清理崖壁下的垃圾。 刘忠俊 摄

  峨眉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五一”假期每天来峨眉山的游客数以万计,但清理垃圾的工作量与往年假期相比却逐年减少。“十年前一次下崖可以捡一二十麻袋垃圾,而现在下崖一次,最多也只能捡一两袋垃圾。”彭文才说,悬崖上的垃圾主要以塑料瓶和丢弃的衣物为主。

  由于彭文才的腰在今年4月一次救助轻生游客的过程中受伤,所以今天下崖的工作主要由徒弟卢付艮进行。四川省山地救援总队乐山支队也加入到“蜘蛛人”绝壁清污的队伍中。

  “我们队员在舍身崖上捡垃圾,除了减少垃圾,也想借此宣传环保意识,让更多游客看到‘蜘蛛人’工作的不容易。”四川省山地救援总队乐山支队队长王麒介绍,在绝壁清污对绳速、绳结以及不同风速的升降有很高的要求,山地救援队会不定期对“蜘蛛人”开展高空作业培训。

峨眉山金顶舍身崖下清理垃圾的“蜘蛛人”(橘红色衣服)。 刘忠俊 摄
峨眉山金顶舍身崖下清理垃圾的“蜘蛛人”(橘红色衣服)。 刘忠俊 摄

  虽然已临近立夏,但海拔超过三千米的峨眉金顶仍寒意逼人,稀薄的空气让普通游客上下几步台阶都会气喘吁吁。“蜘蛛人”刚借助绳索钢丝下降到舍身崖下200米左右的位置时,峨眉山突然起雾,十分钟内能见度迅速下降到不足十米,“蜘蛛人”又紧急上崖。

  “起雾后能见度低,山崖上的岩石也会打滑。”彭文才说,相比多雨的春夏季,冬季才是一年中最危险的季节,那时整个金顶都会被皑皑白雪覆盖,在绝壁清污时极易踩空。

云雾缭绕的峨眉山金顶。 刘忠俊 摄
云雾缭绕的峨眉山金顶。 刘忠俊 摄

  据了解,峨眉金顶旺季每天需要清理10吨左右的垃圾。为了方便游客扔垃圾,近年来,金顶的垃圾桶数量增加了一倍。峨眉山风景区管委会金顶管理处副处长刘仕明介绍,目前峨眉山的门票和标识都标注了文明出游的提示,除了悬崖峭壁,景区其他地方乱扔垃圾现象也显著减少。

  在峨眉金顶工作前,卢付艮在成都一家公司负责高楼外墙的清洗工作。再过一个月,卢付艮将正式出师,成为峨眉金顶第二位“蜘蛛人”。“‘蜘蛛人’的工作需要下崖清理结束后,再全凭臂力上山,比以前的工作更累,但我还是愿意回来,因为这是我的家,我要为家乡的环保出力。”

  “我会和师傅一样在‘蜘蛛人’的岗位上干到退休,干到干不动为止。”卢付艮说,他为“蜘蛛人”这个职业骄傲,但他最大的愿望,是所有游客都打心底爱护峨眉秀美的自然风光,让峨眉金顶再无“蜘蛛人”。(完)

【编辑:王祎】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