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习礼养人:一座西部小城的寻“礼”路

2018年04月03日 11: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习礼养人:一座西部小城的寻“礼”路
    璧山实验小学小黄帽主动为同学服务。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重庆4月3日电 题:习礼养人:一座西部小城的寻“礼”路

  作者 陈茂霖

  近日,在重庆市璧山区实验小学的一个红绿灯路口,有位老人见过往车辆较少,就想带着自家小孩闯红灯过马路,不过脚刚迈下人行道台阶,就被拉了回来。“爷爷,老师说闯红灯是不懂礼貌,不懂事的,”小朋友一脸认真地对自己爷爷说,“我们班上的同学都不闯红灯。”

孩子们有序地排队取餐,文明用餐 受访者供图
孩子们有序地排队取餐,文明用餐 受访者供图

  重庆璧山,这座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玉”而得名“璧山”的西部小城在产业转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就的时候,提出了“和美璧山”的生态发展的理念,区教委也决心借地区发展的东风,构建区域整体德育体系,让文明礼仪成为这座小城继续发展的“软实力”。

  “重视中华礼仪文明教育,实际上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在璧山区教委课改办秘书长曾佑惠眼中,中国作为传承数千年的礼仪之邦,每个华夏儿女都对“礼”字心向往之,口口相传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见人就施礼,少走二十里”等关于“礼”的民谚,更是无处不体现着老辈人的处世智慧。

“习礼养人”发展路径。 受访者供图
“习礼养人”发展路径。 受访者供图

  “但这种智慧要想在社会上有氛围,进而形成支持地方发展的软实力,则需要在决心之外,做很多细碎的工作,”曾佑惠说,“因为文明礼仪具体说来虽然有大大小小的规矩,但总体却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地区综合素质的体现。”

  对于曾佑惠的观点,做了18年老师的璧山区实验小学德育主任赵冬梅深有感触,“现在的学生群体比十多年前的学生群体在礼仪文明方面做得更好。”

  随后,赵冬梅举了一个例子。“现在我们璧山的大部分公共厕所都是提供纸巾的,这本来是一项民生措施,但在刚开始实施的时候,有些人就喜欢贪小便宜,把公共厕所的纸巾一卷一卷地缠回家,”赵冬梅说,“其实现代社会大家也不缺买纸巾这几钱,只是以前贪小便宜的习惯思想使然,几年时间过去,现在也看不到什么人把公共厕所的卷纸往家拿了。”

  据了解,璧山在刚开始构建区域整体德育体系的时候面对的情况是只见问题,不见对策,大家觉得这也该管,那也该管,但具体做起来,还是跟以前一样走一步看一步,比如璧山教委在提出“习礼养人”的礼仪教育规划,开始礼仪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时候发现,礼仪教育主要存在内容不明、形式单一、没有形成体系与合力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璧山区教委首先从“见面礼、就餐礼”开始试点;接着在“微笑满璧山”活动中提出全区开展“见面礼、就餐礼、出行礼”三礼教育;然后在区域内拓展为“十礼”:见面礼、就餐礼、出行礼、入学礼、入队礼、入团礼、成人礼、毕业礼、升旗礼、拜师礼,同时在学校层面可以开发自己的“特需礼仪”:感恩礼、如厕礼、举手礼等;其次把礼仪融入国家基础课程、地方特色课程、校本个性课程三个载体;最后形成“习礼养人”课程体系。

  “‘习’是练习,实践;“养”是熏陶,感染。‘习’和‘养’体现了育人方式的变革,不再是简单说教,而是重在榜样示范中感悟,在实践体验中习得,在文化熏陶中涵养,先内化于心,再外化于行,是可持续发展的涵养终身的习惯。”曾佑惠说。

  “礼仪文明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璧山中学教初二英语的何燕丽说,“比如现在的小孩就比我小时候更有态度,在碰到不文明行为的时候更敢于表明自己的立场。”

  “礼貌文明体现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协作形成的默契,”与何燕丽同在璧山中学当英语老师的马敏锐说,“以前可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的人多一些,让一些不文明行为感受不到社会的排斥,但现在我感觉当年那些‘沉默的大多数’群体不会再沉默了,这对社会上文明氛围的营造是非常有好处的。”

  “我们的目标不是让学生记住一些教条化的规矩,而是一种为人境界,”曾佑惠说,“我认为中华礼仪文明的核心,就是以美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善意,而这种‘善’的信号,最终也会通过社会环境,反馈到我们每个人的自身。”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九年时间的寻“礼”路让璧山这座西部小城将文明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这种渐渐渗透在城市脉络里的文明优雅,也反哺着城市的发展。“前些年有家台资企业的董事长来璧山考察,在进了次厕所后就决定留下,并说了这样一句话‘公厕都这么整洁,我看不用再到其他地方去落户了’。”曾佑惠说,“而这段凭公厕这样城市细节引来投资的故事也成了一段佳话,这或许是对我们璧山这些年城市文明建设的最好的褒奖吧。”

【编辑:王忠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