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国学生:想把中国“特产”带回家

2017年10月29日 2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外国学生:想把中国“特产”带回家
    图为参加“汉语桥”的外国学生 任东 摄

  中新网昆明10月29日电 题:外国学生:想把中国“特产”带回家

  作者 王祎

  29日,来华参加第十届“汉语桥”的各国学生陆续踏上回国的旅程。

  17岁的欣丽是老挝万象人,10岁起开始学习中文,如今已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中国短暂的参赛经历更坚定了她的想法:希望学好中文到中国留学,把中国的科学技术带回家。

  此前,在一项由“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参与的评选中,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这些高科技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参与第十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外国学生离开时,最想带走的中国“特产”。

图为参加“汉语桥”的外国学生 任东 摄
图为参加“汉语桥”的外国学生 任东 摄

  出发之前,欣丽参观了昆明高铁南站。“速度实在太快了!”看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所造就的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铁路系统,欣丽有些失落:“听说老中铁路开通后无法达到这个速度”。

  2016年12月,备受瞩目的中老铁路全线开工。因地理、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该铁路被规划设计为时速约160km/h的快速铁路。“虽然这极大程度上改善了老挝的交通条件,但我依然希望今后能将中国的高铁技术带回家。”

  老挝是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自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以来,该国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作为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几年来中老两国在能源、矿产、电力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

  “中文已成老挝学生的必修课程,大家对中国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欣丽打开微信通讯录指给记者:“我还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

  记者看到,欣丽的微信好友有一半是中国人。位于首页的一个微信群里,大家正在激烈地抢红包。“我有时也会加入,只图个热闹。”欣丽介绍,对她来说,“微信红包”并不实用。“在老挝,虽然有个别商铺开通了移动支付,但并不普及。”

  与欣丽不同,泰国学生邓欣妍的家人利用移动支付和网购平台,已唱了多年“生意经”。

  作为中国最早的出境游目的地,2012——2016年间,中国赴泰国旅游人数从200余万人次上升至877万人次。人数的暴增,使中国的消费模式在当地得到普及。“为了适应中国游客,我们国家的许多城市已实现了可移动支付。”邓欣妍介绍。

  因家乡盛产水果,几年前,邓欣妍的家人与中国客商合作,经营起了微商的生意。“我们把客人们需要的水果一次性打包运到中国,再由中国的商家分发到每家每户。其间的交易全部通过网络进行。”

  动动手指,货品就被分销到了中国各地。网络给自家带来的便利,使邓欣妍看好网购市场。“之前听新闻说,中国的电商巨头阿里巴巴计划在泰国投资。希望我们早日建起和中国一样成熟的网购交易系统”。

  除了已逐步成熟的高铁、移动支付和网购,年轻的共享单车仅凭两轮驱动,也已骑向世界更远的角落。

  “听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的同学说,在他们家乡已经有了共享单车,但我的家乡还没有。”蒙古国学生南丁格赞叹道:“无论在哪个城市,按一按手机便可以低廉的成本享受出行的便利,真棒!”。

  南丁格表示,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都是这个时代了不起的发明。“比起中国小吃、工艺品等物质特产,我最想把中国的科技‘特产’带回家!”(完)

【编辑:史建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