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青海黄河岸边小菊花做出“大文章”

2016年10月17日 22: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青海黄河岸边小菊花做出“大文章”
    10月17日,位于青海省化隆县牙什尕镇黄河岸边所引种的高原冠菊进入采摘季。图为几名当地雇工正在采摘高原冠菊。 罗云鹏 摄

  中新网西宁10月17日电 题:青海黄河岸边小菊花做出“大文章”

  作者罗云鹏李相一

  每岁秋季,位于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黄河岸边的“高原冠菊育苗与种植示范园”内高原冠菊次第绽放,在黄河岸边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而这片花田的主人则是来自北京的几个退伍军人。

  司涛今年正值天命之年,1995年从部队转业后,创办通信技术公司并组建起以复转军人为核心的创业团队,爱好品茶的司涛发现青海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开始做琢磨起茶饮的种植。2012年,司涛又带领团队开始谋划起二次创业。

  “下决心很难,不是从事本专业,跨行比较大,一步跨到农牧种植行业,压力很大。”在司涛看来,比起青海当地原有的土特产品,冠菊的价格既“接地气”又有“亲和力”。

  司涛的想法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丁晨旭不谋而合,并在丁晨旭的支持下,司涛决定将原产于黄山的菊花引种到高原。

  “其实青海省发展的话,就是发展特色生物资源这一块,它有潜力,而且有活力。”丁晨旭说,“但是为了稳妥起见,我们还是决定先试种。试种了大概可能十亩的样子,结果就是成功的。”

  在高原种食用菊花,中国没有先例。没有技术向专家学习,没有经验向当地百姓请教。一切从零开始,这些昔日办公室里的IT精英脱去西装领带,戴上草帽扎进了田间地头儿。

10月17日,位于青海省化隆县牙什尕镇黄河岸边所引种的高原冠菊进入采摘季。图为一名雇工正在检查所采摘冠菊大小。 罗云鹏 摄
10月17日,位于青海省化隆县牙什尕镇黄河岸边所引种的高原冠菊进入采摘季。图为一名雇工正在检查所采摘冠菊大小。 罗云鹏 摄

  “这个决心确实是非常难下,落差很大,很多对我都是未知数,经常半夜惊醒。”司涛说,“因为怕霜冻,秋季凌晨三点就要开始点烟,霜都是凌晨五点落下来,这种落差如果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可能真的承受不住。”

  “我们现在代表的是青海‘绿色、天然、无污染’的地域特色,因为种植时用得是清澈的黄河水,且不喷洒农药。”丁晨旭说,“经过分析检测后,我们发现青海的高原冠菊里面的活性成分,尤其是黄铜的活性成分要远远高于平原地区的其它的(冠菊)。”

  高原冠菊诞生地的化隆如今超过10万人外出做拉面,占到农村人口的近一半。但同时化隆也是农业大县,全县耕地总面积54.2万亩。

  “家里头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儿童,很多土地在荒置,基地这一块全部把它收过来。”司涛说,土地流转这块老百姓一亩地能实打实地拿到1300元(人民币,下同),而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基地劳作,每天基本上80到100元的收益。

  司涛介绍,高原冠菊从种植到采摘,每亩土地需要30人(次)的劳动力。2016年,司涛所在的京源农业科技公司将高原冠菊的种植规模扩大到了近200亩,一年就需要劳动力6000多人(次)。

  化隆县牙什尕镇上多巴村村民马艾米乃的丈夫和女婿都外出打工,自己和女儿就在村边的菊花种植田里一边打工一边照顾还在上学的儿子。“村上分的有一亩地,修高速公路占了一半,我们没有工作,就打工。按小时拿钱,干的多挣的多。”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化隆县累计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15.25万亩,占该县耕地的28.9%。全县16个乡镇231个村的21741户农民因此受益。(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