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大学生村”:家家户户不比住房比孩子学业

2016年03月02日 18: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探访“大学生村”:家家户户不比住房比孩子学业
    这条不足200米的街近年走出近10名大学生,多名硕士生、博士生。 李超庆 摄
    被誉为“大学生村”的薛屯村,是颇为清贫的农业大村,老旧的红砖平房、土路、半半拉拉的土墙随处可见,几乎难觅两层楼房。 李超庆 摄

  中新网新乡3月2日电 (记者 门杰丹)河南省卫辉市汲水镇薛屯村,这个有着1500多户人口的村庄近年来却陆续走出了近200名大学生,其中一条街上竟然出了多名硕士和博士。近日这一现象经当地媒体披露后,引发社会关注,该村庄也因此得名“大学生村”。3月2日,记者采访获悉,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大村,都是清一色的平房,外村常见的楼房几乎没有,村民衣着朴素,忙时务农,闲时打工,唯一与别村不同的是,家家户户不比吃穿,而是互相比孩子学业,鼓励孩子通过考名牌大学改变命运是他们共同的选择。

  2日,记者一行怀着好奇的心情专程赶赴卫辉市薛屯村一探究竟。

  一走近紧邻107国道的这个村庄,老旧的红砖平房、土路、半半拉拉的土墙便映入眼帘,除了村委会和小学,几乎难觅两层楼房。村子里视野相当开阔,过往村民衣着朴素,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很难想象这个稍显落后的村庄竟然是“大学生村”。村里走出的大学生遍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里考上大学的农家子弟,每年都会成倍增加,其中一条街上竟然出了多名硕士和博士。

  “这条街在薛屯村是比较小的一条街,不到200米长,但是近五、六年从这条街里走出去的本科生就将近10名,另外还有浙大硕士一名,北大、人民大学硕士各一名,北大博士一名。”薛屯村代理村委会主任徐文建颇为自豪地介绍说,目前村里走出的大学生将近200名,其中硕士和博士生20多名。

  世代务农的村民,日子过得虽然清贫,但家家户户都以这些大学生为榜样,教育孩子好好学习,争取考上知名大学,改变命运。

  2011年,村民牛德芳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又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现如今这名昔日的农村娃供职于成都政府机关。在牛德芳看来,他们村里的房子不如外村好,但是,村里的孩子各个都是村民们的骄傲。

  “村里房都不如外村的房,因为俺庄人比较守旧一点,也没有其它想法,觉得房能住就行,不比吃喝穿戴,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孩子们学习也比较刻苦。”牛德芳说,如今自己孩子上了名牌大学后,又走上了工作岗位,自己觉得心满意足了,希望孩子将来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为国家多做贡献。

  60岁村民贾新爱,两个子女中,有一个考上了本科,如今,又有一双子孙在上学。“我平常都是教育自己的孙子和孙女,向这些大学生学习,争取像他们一样考上名牌学校,成为国家栋梁。”

  喜欢木雕的村民王泽海,虽然有一双好手艺,日子过得不错,但他最满意的还是家里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在郑州大学毕业后已经参加工作,另一个孩子考上了郑大本硕连读,硕士毕业后,又考取了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博士,后来选择到北大读博士。

  在这个农业大村,家家户户比孩子学业渐渐蔚然成风,多培养人才,多出大学生就成了村两委的使命。村小学也慢慢地从土坯房变成了现在崭新的两层教学楼。去年底,村小学再次得到扩建。多年来,村里没有一个学生中途辍学,也没有一个学生因贫退学。

  村民王泽海说,村里家家没有啥发展,都是比孩子学业,认为上学是很有出息的事,都是这样比着学。

  “村里文化学习气氛比较浓,过去俺村是纯粹的农家村,家庭条件都不好,就经常教育孩子,农村要想改变贫困面貌,唯一的出路就是上学,不管将来为国家做多大贡献,没有文化知识,就是空谈。”薛屯小学原校长郭延生说,自己教学几十年,亲眼看到村里大学生日益增多,心里感触很多。“这是知识的力量,榜样的力量!”(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