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乡模式中的检察技术故事:曾侦破“瘦肉精”案

2015年10月27日 09: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新乡10月27日电 题:“新乡模式”中的检察技术故事:曾侦破“瘦肉精”案

  中新网记者 李贵刚

  “他肩膀上全是血印,让我很感动……”说完此话,郭胜华不禁潸然泪下。

  郭胜华是河南省新乡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主任法医师,在法医、检察技术等方面是一位权威专家。

  那么,是什么事情让这位七尺男儿的检察官如此感动呢?中新网记者近日走进了独具特色的检察技术“新乡模式”专家团队,揭开他们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新乡模式”受最高检肯定

  所谓“新乡模式”检察技术,便是以执法办案为中心、以实战应用为核心,持续提升检察技术对自侦办案的引导力、对法律监督的支撑力、对检察业务工作的保障力,推动检察技术与执法办案的深度融合、传统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新乡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许晓伟解释,“新乡模式”是结合新乡实际,展现新乡特色的工作模式。在最高检举办的全国性专业技术培训班上,新乡检察技术先进经验两次做典型发言。多次得到最高检、河南省人民检察院领导的肯定。

  许晓伟表示,人才队伍建设更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全国检察技术先进个人、全国检察技术人才库专家、河南全省检察业务专家、河南全省检察信息人才库专家组成了新乡检察技术优秀的专家团队。

  基于此,近三年来,30余人次立功受奖,多次取得先进集体和优秀党部,各项技术工作取得辉煌成果。

  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来源于郭胜华等一大批检察技术人才幕后默默无闻的耕耘。

  永不熄灭的灯光

  2011年3月,震惊全国的“瘦肉精”事件在中央电视台披露,新乡市检察机随即展开侦查,然而,犯罪嫌疑人却已逃离了侦查人员的视线。

  为了加快案件进展,侦查人员果断起用相关手段实施抓捕。最终,犯罪嫌疑人被成功抓捕。但是,“白天不知夜的黑”,在一个又一个大案获得进展和突破时,当人们都在关注反腐工作成绩的时候,却很少有人记得它的背后有多少艰辛和汗水。

  在新乡市人民检察院,有一个地方永远亮着灯光,这里不能停电,不允许有故障。这便是信息中心,由丁华、贺捷、王伟等一批精英团队负责把手。

  让郭胜华感动流泪的便是贺捷。初到检察技术处时,贺捷觉得干着一个与专业不相干的职业,曾经一度有些迷茫。

  “一次拓展训练,他自愿当人墙,结束后肩膀上满是血印”,郭胜华介绍说,后来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逐渐成为检察技术创新的追梦人。

  贺捷,在这批精英团队中是一个“小年青”,更是一个检察“老技术”,参加最高检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软件开发,连续四年荣立三等功。

  多少次,机房升级改造是在夜晚业务工作的间歇期完成;多少次,网络舆情的报告是在每2小时不间断搜索发现。

  从事这一项工作的是丁华。王伟则从2008年开始负责市院办案区、市看守所办案区、小店办案区三个区域的全程双录工作。

  新乡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林海介绍说,永不熄灭的不仅是机房那里的明灯,也有他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明灯,正是他们的努力,新乡市检察机关科技强检才能扬帆远行。

  上述这些仅仅是“新乡模式”中检察技术故事的一段缩影,这批检察技术精英们仍在不断创造着一段又一段精彩的故事。(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