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酒泉“老妈妈爱心服务队”48载承军民鱼水情(图)

2017年08月02日 15: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甘肃酒泉“老妈妈爱心服务队”48载承军民鱼水情(图)
    图为“八一”建军节前夕,“老妈妈”于月英给“儿子”周劲舟带去亲手做的绣花鞋垫。 魏晓燕 摄

  中新网兰州8月2日电 (魏晓燕 李秀红)在甘肃酒泉市肃州区尚武街社区,有一支家喻户晓、被当地官兵称为“老妈妈爱心服务队”的拥军队伍。每逢节假日,她们就来到军营,看望部队里的“兵儿子”,为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子弟兵送去慈母般的关爱和温暖。

  正值“八一”建军节,这支“老妈妈爱心服务队”再次走进驻当地某部野外驻训营地,看望驻训官兵,为官兵带去节日祝福。

  “训练辛苦不辛苦?”“家里都还好吧?”“孩子,给你做了些麻花”……终于又见到了“儿子”周劲舟,78岁的于月英妈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于妈妈,我可想您了,您身体还好吧?”,“妈妈”的到来,让这个性格内向的小伙子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

图为“八一”建军节前夕,“老妈妈服务队”为部队官兵缝制鞋垫。 魏晓燕 摄
图为“八一”建军节前夕,“老妈妈服务队”为部队官兵缝制鞋垫。 魏晓燕 摄

  坐在周劲舟的床铺上,于月英打开一包鞋垫,亲热地招呼着“儿子”小周和官兵们。为给“兵儿子”过节,她和其他“老妈妈”专门为官兵们做了新鞋垫,还带去了亲手做的点心等食物。

  据了解,尚武街社区与驻肃州区部通信连于1969年结成了“双拥共建单位”。当初部队就驻扎在该社区,为酒泉城区搞基础建设。

  今年78岁的于月英是尚武街社区开展“驻地有个家,心系老妈妈”双拥共建结对认家活动以来的第一批队员。她说,以前条件不太好,辖区居民看部队官兵太辛苦,就经常为官兵拆洗被褥、缝补衣服、绣制鞋垫,嘘寒问暖,从未间断。

  “2013年,经社区与部队协商,尚武街与通信连拥军帮扶模式改为“一对一结对子认亲”方式,即每年由通信连选择一批子弟兵,与社区以‘老妈妈’为代表的居民家庭自愿结对子认亲。”尚武街社区党总支书记郭淑玲介绍说:“这样一来,子弟兵在酒泉就有了‘家’,有了‘妈妈’,从而带动军民之间、两家之间、两地之间等三个区域长期的情感交流、文化交流和地域交流。”

  “我们服务队一有机会就到部队和官兵们拉拉家常,聊聊生活,缓解战士们的思乡之情。”曾有过18年军旅生涯,现年83岁的“老妈妈”熊燕芝说。

  “2015年酒泉曾有过连续十几天的高温天气,当时刚到营地驻训的有些新兵内心有了动摇,部队还特意请熊燕芝妈妈为新兵们讲述了当年她的从军生活,感染了不少人呢。”尚武街社区干部李秀红感慨地说。

资料图。图为“老妈妈”翟金花和“兵儿子”一起在家包饺子。 魏晓燕 摄
资料图。图为“老妈妈”翟金花和“兵儿子”一起在家包饺子。 魏晓燕 摄

  “老妈妈”关心体贴官兵,官兵也爱戴“老妈妈”,经常回驻地新家“探亲”。22岁的广东籍小伙洪艺文服役4个年头。每到休息日有机会进城的时候,他总要买点水果或点心去看望“妈妈”,吃“妈妈”做的饭菜,帮“妈妈”做家务,陪“妈妈”唠嗑。每到过节时候,他也会惦记“妈妈”什么时候能来,与大家一起联欢……浓浓的亲情在这些原本互不相识、远隔千里的两代人心间传递延续。

  如今,“老妈妈爱心服务队”成立已48载。现在的服务队中“老妈妈”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40多岁。40多年来,通信连的战士一茬接着一茬,老妈妈们也更替了好几代人,其中还不乏和蔼可亲的“老爸爸”,但这支队伍的爱心接力棒一直在延续。(完)

【编辑:叶攀】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