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军区第85医院女军医宋莉莉:博士先要当好战士

2014年09月01日 14: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南京军区第85医院女军医宋莉莉:博士先要当好战士
宋莉莉博士在西藏进行医疗援藏。 资料图片 摄
宋莉莉博士参加卫勤战救训练。 资料图片 摄

  中新网上海9月1日电(孙燕 刘健)“亲,申扎这都下了几场雪啦?”电话那头是85医院援藏医疗队队长、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宋莉莉博士爽朗的声音。医疗援藏在85医院不是新鲜事,13年里,已经有35名军医接力上高原,然而我却产生了强烈要写一写宋博士的欲望,不光是因为她是医院第一个到4700米的西藏申扎县人民医院代职的女军医,而且在草原深处的边防部队、风高浪急的东海演兵场和国际顶尖学术会议的发言席上,都能寻到这位女博士的身影,在同龄人中,38岁的她绝对是个厉害的“角儿”。

  难忘的“中国面孔”

  齐耳的短发,淡黄色的套装,面对世界知名的教授、学者,宋莉莉站在主席台上,用熟练的英文汇报她参与的科研试验的最新结果。这是今年5月,在法国南部美丽的地中海城市——尼斯召开的第23届欧洲卒中大会(ESC)上的一幕,这个会议被喻为脑血管病乃至神经科学界的三大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之一。

  去年初,宋莉莉经过医院“人才淬火计划”的遴选,取得赴澳大利亚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学习半年的机会。来到旅游天堂,莉莉顾不上领略当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一头扎进图书馆、实验室、工作间,积极参与到INTERACT(急性脑出血强化降压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半年过去后,她的导师再三挽留她,但是莉莉还是如期回到了祖国,并且将研究进展写成论文,发表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杂志上。今年欧洲卒中大会主办方坚持邀请她与会,而这次会议,国内仅有上海华山医院、四川华西医院等少数专家受邀。宋莉莉博士也成为继去年国内一位脑血管病领军人物之后,第二个登上主会场发言的中国面孔。会后,她的研究结果在业内引起轰动,受到多个医学界知名网站的报道和引用。

  草原、雪山我来了

  “出发!”7月28日,85医院周宏宇院长下达命令后,医疗队踏上了援藏之路。

  “从林芝到拉萨400多公里,正在修建高速公路,一路都是搓板路,人在车上像摇筛子一样;从拉萨到日喀则路段,因318国道尼木段发生泥石流,导致道路中断,绕道浪卡子,途中翻山越岭,经过了海拔5030米的甘巴拉山口,经常看到有落石和山体滑坡现象,险象重重;从日喀则到申扎的最后一段路程,海拔从3800米陡升到4700米。从南木林开始,200公里的土路我们走了将近7个小时。由于刚下过雨,路面变得更加泥泞不平,部分路段、桥梁被冲毁,车辆几次掉头,重新变换路线,甚至从桥边的河水中跋涉而过。高原反应加上颠簸晕车,我出现了剧烈的头痛,而黄金明(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张永秋(放射科主治医师)的胸闷、气急现象更加明显,胡婷玉(妇产科医师)已经连续几天严重腹泻……”这是宋莉莉工作日志上的一段,向我们描述了进藏的艰难。

  “如果不是小宋再三请战,我们最初人选中是没有她的。因为她比较瘦弱,有轻度贫血,而且她也曾经是医院第一次跨军区,被派遣到内蒙古边防部队代过一年职的女干部。但是小宋坚决请战,最后医院党委批准了她的申请。”85医院陈徽军政委如是说。

  刚到申扎第二天,医疗队员克服气急、胸闷、头痛、心悸等症状,在宋莉莉的指挥下,投入到一场“生命大营救”中。当时一辆工程皮卡侧翻,十名伤员个个如“血葫芦”,有的还生命垂危。军医们在县医院医生的协助下,迅速分类检伤,明确诊断,四名重伤员经抗休克、止血、包扎、固定等早期救治后,被转送到日喀则人民医院,其他几名锁骨骨折、耻骨骨折及皮肤擦伤的轻伤员均有效控制伤情,并在县医院继续留院治疗。

  “越到艰苦地区锻炼,越能找到人生的坐标。与长期坚守在世界屋脊的医务人员相比,我们太微不足道了。”基于这种认识,宋莉莉正带领着援藏医疗队开足“马力”,在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做好每一件服务人民、关爱群众的具体事。

  博士先要当好战士

  “医疗一组,两名‘伤员’被炮火炸伤,烧伤面积达85%,你们立即出动前接伤员!”去年9月,一场野战卫勤保障演练在上海奉贤某地域展开,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3分钟后,宋莉莉与另外4名医护人员携带急救设备和药品迅速登车赶赴现场。

  “‘伤员’胸、肺部有挫伤,右下肢炸伤,已经出现创伤性休克,立即止血补液……”宋莉莉做出果断决定。

  抢救瞬时展开,宋博士一边对“伤员”进行唤醒交流,一边从身上取出急救包,展开了现场生命急救。宋博士对“伤员”的头部和胸部进行检查和处理,护士则忙着迅速对病人进行输液。简单的处理后,他们将“伤员”抬上了救护车,迅速将“伤员”转运到后方野战医院。

  “能打仗、打胜仗是军人的职责,军医在战场上也要当拉得出、救得下、打得赢的兵。”就这样,宋莉莉一边忙着医疗前沿,写论文、做课题,一边忙着卫勤训练,练身体、练技能。去年回国后,她作为野战医疗队战伤分类组的成员,参加了一系列的实兵演练和检查验收,她出色的表现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去年11年,她又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全军卫勤机动分队领导培训班,并把学到的先进的卫勤保障理念和管理模式运用到实践中。今年初,她被医院任命为野战医疗队分类组组长。

  当医生其实很幸福

  “小宋妹妹,包裹已寄,我们那出的枣,你泡水喝、煮粥吃、生着吃都行。”“小宋妹妹,天气凉了,你多保重。”这些年,宋莉莉总能收到李大姐寄来的包裹和关爱的短信。李大姐其实是她的患者,对于这份怎么也推不掉的礼物,小宋也喜欢买些上海特产回寄过去。小宋说,每当这时,她就能体会到当医生的幸福。

  四年前,李大姐在上海打工,她到神经内科就诊时,她所患的重症肌无力症状已经很严重了。来时,李大姐全身无力,夜里喘得厉害,只能整夜整夜地坐着,吃东西也很困难,有时连喝水都会被呛着,李大姐坦言:生不如死。入院当天,宋莉莉就展开了争分夺秒的救治,迅速给予激素、丙球冲击和对症治疗。在宋莉莉的精心治疗下,李大姐的病情逐渐好转,并顺利出院。然而在随访中,她又被检查出胸腺瘤。于是她只能找到“熟人”——宋医生,没想到宋莉莉热心地帮她联系外科医生,还主动跑前跑后。经过几年的医患交往,李大姐对宋莉莉建立了很深的信赖,只要她去做诊疗,总要咨询过宋医生才放心。

  “世界上很多东西可以交换,唯独生命除外,所以大家才把医生喻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健康的守护神”。宋莉莉直言:“我们不是神,也要面对医术回天无力的痛苦。”她一直用一件事鼓励自己。曾经她为抢救一名重症患者,连续一周吃住在病房,家属每天对她感恩戴德,然而最终当这名患者离去时,家属情绪瞬间崩溃,一下子从感恩到谩骂。正当宋莉莉不知所措时,同病房、同病区的患者和家属不约而同地指责起这家人,大家还安慰宋医生说:“我们知道你是好医生。”宋莉莉说,这句话是给医生最好的礼物,也坚定了自己一定要做一名好医生的想法,尽已之力,挽救生命,是多么幸福的事。(完)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