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云南和顺:侨乡年味浓 今年更不同

云南和顺:侨乡年味浓 今年更不同

2020年01月23日 16:3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鼠年春节将至,云南腾冲市和顺古镇处处张灯结彩。村民们办年货、备年菜,欢欢喜喜迎新春。腾冲和顺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全镇人口仅6000多人,侨居海外的和顺人则多达12000人,分布于缅甸、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十余国。著名爱国人士李根源曾有小诗吟咏和顺:“十人八九缅经商,握算持筹最擅长。富庶更能知礼义,南州冠冕古名乡。”近日,中新社记者驱车到此,浓郁年味扑面而来。但见在金黄色的油菜花掩映中,乌瓦白墙的古镇,透着祥和与宁静。走近可见牌坊崔巍,门亭如林,白鹭低飞。红灯笼、红春联、红福字,将古镇装扮一新。图为1月19日,游客游览和顺图书馆。中新社记者 胡远航 摄  

  中新社云南腾冲1月23日电 题:云南和顺:侨乡年味浓 今年更不同

  中新社记者 胡远航

  鼠年春节将至,云南腾冲市和顺古镇处处张灯结彩。村民们办年货、备年菜,欢欢喜喜迎新春。

  腾冲和顺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全镇人口仅6000多人,侨居海外的和顺人则多达12000人,分布于缅甸、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十余国。著名爱国人士李根源曾有小诗吟咏和顺:“十人八九缅经商,握算持筹最擅长。富庶更能知礼义,南州冠冕古名乡。”

  近日,中新社记者驱车到此,浓郁年味扑面而来。但见在金黄色的油菜花掩映中,乌瓦白墙的古镇,透着祥和与宁静。走近可见牌坊崔巍,门亭如林,白鹭低飞。红灯笼、红春联、红福字,将古镇装扮一新。

  穿过写有“和顺顺和”的牌坊,一弯环乡而过的小河映入眼底。河上浣衣亭内,浣衣濯菜的人络绎不绝。村中,炊烟袅袅,糍粑飘香,烟火味十足。

  过了环乡河上的双虹桥,是中国藏书规模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尽管临近春节,这里仍源源不断有居民和游客前来借书读报。一名村中老人还专门来翻书查阅,选取一副春联:“子年春到户 鼠岁喜临门”。

  不远处的野鸭湖旁,和顺居民刘荣成正忙着炸酥肉、做蛋卷,为春节做准备。这些都是属于和顺人“舌尖上的年味”。

  “按和顺习俗,过年要吃八大碗、土锅子、‘长饭’和‘头脑’……”,刘荣成告诉记者,过去,和顺男人到了大年初三、初四就要出门“走夷方”讨生活。离家前,母亲或妻子就要做一碗有“金”(荷包蛋)有“银”(糍粑片)有“头”(肉丝)有“脑”(核桃)的“头脑”给他们吃,希望他们在外聪明机灵,能应付各种事务。

  不过,随着历史变迁,这道菜现在已演变成一道农历正月初二招待女婿的“姑爷菜”。“如今,和顺人‘走夷方’已不再艰险,吃‘头脑’也不再是难事。”刘荣成说。

  事实上,侨乡独特的美景和浓郁的年味,每年都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假日期间,和顺古镇共接待游客5.2万人次。而今年,因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到访,这里的年味更显不同。

  “习主席参观马帮博物馆时问我,和顺人为什么敢走夷方?我向他解释说,‘是为了生存。走夷方是一条非常凶险、艰辛的路,但和顺的祖先是屯军戍边的将士,不怕苦、不怕死。’”和顺图书馆原馆长、腾冲文化名人寸茂鸿说。一代又一代和顺人远走缅印经商,载来朱波友谊、送去华夏文明,也在家乡建设中国最古老的图书馆等众多文物,“主席临别前特别交代,‘希望你们把这些文物保护好’。”

  “习主席来和顺,我们侨乡人民倍感鼓舞。”和顺镇镇长普亚增表示,下一步,和顺古镇还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好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和顺文化内涵,并发挥自身优势,在对外文化、经济交流中作出积极贡献。(完)

【编辑:李明阳】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