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旅澳艺术家周小平:原住民让我回到艺术的本原

2018年12月09日 14: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墨尔本12月9日电 题:中国旅澳艺术家周小平:原住民让我回到艺术的本原

  中新社记者 陶社兰

  1988年,身在安徽合肥的国画家周小平应邀赴墨尔本参加画展。画展结束后,他打算在3个月的签证有效期内,去看看那些只有澳大利亚才有的东西,于是只身到了澳大利亚中部。在爱丽斯泉,他第一次见到原住民和他们的绘画,惊觉,这就是他要找的东西。连英语都不懂的他,甚至开始学习原住民的语言。此后,他的大多数作品都与原住民有关,它们是中国画与土著文化和技法的结合,具有很强的独特性。

  周小平说:“每个民族都有其文化的精髓,我们应该保留好的东西并继续发扬它。是原住民让我回到艺术的本原。”

  生于1960年的周小平,因为父母希望他有一技之长,11岁开始自学绘画。勤奋加上后来得到名师指点,倒真的靠这一特长找到了工作。1987年,在黄山写生的周小平,正在画的一幅山水被一个游客看中,想买下来。周小平慷慨地送给了她。这也就促成了1年后他的墨尔本之行。

  那是周小平第一次走出国门。本想到了墨尔本展示一下自己的画作,然后再画一些澳大利亚题材的画作回国办展览,但他找不到感觉。“我的那些中国画的水墨技法,很难表达我看到的澳大利亚的山水。“于是,他听从别人的建议,决定去中部地区看一看。

  在爱丽丝泉,周小平走进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第一次看到澳大利亚的原住民。好奇心促使他慢慢开始走进他们的生活。“这个过程非常奇妙,这也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周小平说。

  而周小平的出现,同样也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因为这里之前从来没有中国人来过,更别说是一位艺术家了。看到他的友好和诚意,当地的土地管理会给周小平介绍了北部城市达尔文的一片更加原生态的丛林,“到这里,我几乎一步就跨进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世界。”

  和他们一起狩猎、钓鱼、住草棚,看他们画画,周小平十分惊奇他们那种艺术的敏锐。比如点画,虽然他看不懂他们想表达什么,但是那种色彩的搭配及几何图形的运用,让他震撼,而他们从未经过艺术训练的啊。他总在想:他们为什么会这么画?我为什么没想到这样画?

  从最初的好奇变成震惊,周小平继而对原住民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兴趣,画画、语言、音乐、舞蹈。“最主要的还是艺术方面,比如岩画,我从中吸取了很多东西。”原住民会在树皮上作画,采用的颜色也很简单,就是红色和黄色的两种矿物质。“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后,我突然就联想到了中国的研磨。”

  在丛林里游历的日子,周小平遇到过许多有趣的事情,也碰到过很多困难。有一次,他正在创作,忽然听到孩子们的大声呼喊。原来,两只野猪正在撕咬他的背囊,里面的罐头、即食面撒了一地,特别是他用于画画的墨汁瓶子被打碎。“我的墨!”他心疼得大叫,那是他画画的工具啊。此后,当地的原住民们送给他一个雅号:“墨先生”。周小平说,“其实原住民非常淳朴、友善。随着对他们的逐渐了解,就越能理解他们。比如土地对他们的意义,人与生灵之间共存的关系等等。”

  阔别8年后,1996年,周小平第一次重返故乡,和土著艺术家吉米·派克在合肥举办联合画展。这是澳大利亚土著艺术首次在中国展出。3年后,这两位艺术家再次联手在北京举办展览。和他当初一样,虽然观众看不懂这些作品,但这个展览,为他们打开了看世界的一扇窗。2017年,他在北京举办“重返大地——周小平艺术澳洲”,为人们还原真实的澳大利亚原住民。

  除了画画,周小平还在拍原住民题材的纪录片,做有关原住民的研究。从最初的好奇,到现在把它当做一项事业在做,他乐在其中。(完)

【编辑:张艾京】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