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内外孔子学院代表谈中华传统文化海外传播

2017年09月23日 21: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海内外孔子学院代表谈中华传统文化海外传播
    “中华传统文化读本的海外传播”研讨会现场。 刘鹏 摄

  中新网贵阳9月23日电 (记者 刘鹏)目前,全球有500多所孔子学院,1000多所孔子学堂。如何在海外传播好中华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读本在接受国形成文化认同?海内外孔子学院的代表们给出的建议是:需中外融合。

  23日,“中华传统文化读本的海外传播”研讨会在贵阳孔学堂举行,众多海内外孔子学院代表齐聚一堂,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孙钢首先分享自己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经验和体会。孙钢介绍,新西兰孔子学院位于新西兰的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奥克兰,这里学习汉语的人多。2016年,来新西兰孔子学院学汉语的本地人有4.8万人,新西兰的小学开设有汉语课程,学汉语的人数在持续增长。

  但是,新西兰小学的汉语课程没有被列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硬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当地学生学汉语在较初级的阶段徘徊。

  如何让更多的人自愿及深入的学习汉语,孙钢建议,编写中华传统文化海外读本时,以兴趣切入点、结合接受国的文化特点,努力寻找文化当中的认同感。

  王魏萌是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也是德国人,他非常赞同孙钢的观点。王魏萌认为,首先要激发学汉语的兴趣。如,很多国外人对中国功夫很感兴趣,这就一个兴趣切入点。另外,德国人对中国的美食感兴趣,以这些兴趣作为嫁接点,再融合中国和德国文化,创造跨文化的新作品。

  就如何让接受国形成文化认同感,澳洲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沈荭建议,编写教材要有创新性,如中国的成语守株待兔,可以改编成澳大利亚的守株待兔,就是说故事是中国的,内容是中国的,但是可以编成澳大利亚本身的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中外文化融合是重点。海内外孔子学院代表们认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对各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够准确传播中国文化。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海内外孔子学院代表借用《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以此希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内做起,用传统文化来点燃孩子们的未来,也要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唤起普通人的心灵。(完)

【编辑:陈海峰】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