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媒:6.9%增速令人惊喜 中国经济成世界的亮色

2017年07月19日 14: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网7月19日电 综合报道,7月1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中国经济势头继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同比增长6.9%。对此,境外华文媒体关注称,6.9%的增速虽与一季度持平,但已明显高于市场预期,令人惊喜。这既大幅减轻了下半年的增长压力,亦为经济改革留下了充分的回旋空间。中国经济的表现一直是低迷世界经济中的一道亮色,如今企稳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

资料图为福州一处刚建设完工的房地产楼盘。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斌 摄
资料图为福州一处刚建设完工的房地产楼盘。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香港商报》18日刊发题为《提质转型调结构仍须砥砺前行》的时评文章称,继一季度经济增长6.9%的良好开局之后,17日出炉的二季度经济资料再次传来喜讯,6.9%的增速虽与一季度持平,但已明显高于市场预期,令人惊喜。

  评论表示,考虑到中央政府在年初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5%,上半年经济增长6.9%的良好表现,既大幅减轻了下半年的增长压力,亦为经济改革留下了充分的回旋空间。对中国经济来说,经济增长模式不断优化,尤其是金融领域的深化改革,或将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成败,提质转型调结构仍须砥砺前行。

  中国经济正面“外溢”越来越多

  法国《欧洲时报》18日刊文称,在世界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的当下,中国经济上半年相对出色的表现对于提升市场信心有重要作用。就当前经济运行的实际、经济格局的重构情况以及改革路径的选择来看,欧洲更加注重中国经济的“外溢”效应、强化与中国经济合作的意义可能更大。

  该报分析,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能持续接近7%的增长并不容易。究其原因,主要缘于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开始显现效果,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投资增长迅速,服务业生产指数不断攀升;二是持续不断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降低成本等措施,大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三是新产业、新业态的勃兴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中国创新之路推动经济发展的正面“外溢”也将越来越多。

  分析指出,在世界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的当下,中国经济上半年相对出色的表现对于提升市场信心有重要作用。中国经济的表现一直是低迷世界经济中的一道亮色,如今企稳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

  为金融改革赢得更多空间

资料图为纳税人办理业务。<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钟欣 摄
资料图为纳税人办理业务。中新社记者 钟欣 摄

  早于上半年经济资料公布,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7月15日在北京闭幕。这次会议对金融要回归本源、服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强调,对防控风险、加强监管、深化改革的突出,备受瞩目。

  对此,《澳门日报》18日社论称,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金融大国。金融和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实体经济根深蒂固,金融才能枝繁叶茂;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通畅,实体经济才会活力四射。金融业界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让金融业“正本清源”,也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支持。

  社论说,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先后经历了拉美国家债务危机、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等影响广泛的金融危机,每一次对经济体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持续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体系有内在缺陷,金融发展和创新长期脱实向虚,脱离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

  《欧洲时报》指出,上半年经济运行超出预期的表现,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其重要意义在于,将为下半年的经济、金融改革赢得更加充裕的政策空间、更加稳固的政策定力,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这一点对于中国正在推进的金融改革尤显重要。

  改革后实体部门获得了更多资金

7月1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6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4%。图为成都某超市内正在选购糖果的民众。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刘忠俊 摄
7月1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6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4%。图为成都某超市内正在选购糖果的民众。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香港商报》表示,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但金融去杠杆过程并未结束。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金融领域此前透支了过多潜力,令实体和金融部门的杠杆率飞速抬升。但“从半年来经济增长的资料看,基本上没有受到‘强监管、降杠杆’的影响。”他指,这也表明降低作用于金融领域不需要的高杠杆,让实体部门获得了更多资金。

  金融改革引发市场关注,影子银行等金融业务受到更严格监管后,会否短期内拖慢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访问时,认为不会。

  他指出,今年上半年有关部门出台了很多监管措施,但中国经济还是取得高于预期的6.9%增长,这说明监管措施更多是把原来在金融领域空转、滞留的资金逼出或释放出来,而没有降低实体经济所需的资金供应。

  经济势头向好 莫忘谨慎行进

  17日公布的上半年国民经济成绩单,显示中国经济势头继续向好。《香港商报》18日刊发题为《经济势头向好 莫忘谨慎行进》的评论文章,援引内地多位知名经济学家的观点称,从宏观经济四大指标看,成绩全面亮眼,GDP增速和进出口增长等表现良好,标志着中国经济在中高速增长阶段基础日益牢固,未来将保持稳中向好的基本局面。同时,有经济学家提醒,6.9%的增速固然是好成绩,但中国经济仍须谨慎前行。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应归功于宏观经济政策措施行之有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强调,近一两年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宏观经济政策安排得当。

  对于经济形势判断,主要目标对准结构性矛盾,虽然采取了一些短期调控和总量调节的办法,但主攻方向调整到结构性改革轨道上,注重经济增长活力和努力实现供求关系平衡。他认为,只要继续把握好目前的政策思路,接下来,中国经济还将保持上半年的良好势头。(完)

【编辑:吴合琴】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